朱书慧 马兰 李怡珊 王宇 田溪
南阳市骨科医院 473000
摘要:目的 探究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 针对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41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病患给予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诊断的指标为手术病理学检验成果,对两组检验成果开展比较剖析。结果 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精准度与误差率为95.12%、4.88%,与手术病理学检验成果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具备较高的诊断精准度与较低的误差,有助于开展对病症的初期诊断,值得临床运用与推广。
关键词:腹部彩超 高频超声 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 临床价值
前言:良性胆囊息肉是一种在胆囊内壁凸起的息肉样组织,大多数病患的临床表现不是特别显著,一般会在体检的时候发现,早期诊断胆囊息肉,并且给予病患针对性的治疗可以促进病患的病症预后得到显著的改善,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所以,需要增强对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早期诊断[1]。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当中运用特别普遍,在诊断这类疾病中也存在一定的临床价值。论文在研究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41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年纪28-72岁,平均年纪(50.39±8.15)岁。当中上腹部发生疼痛病症者12例,不存在主诉病症者29例。
1.2方法
入院之后对全部病患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完成切除之后病理学检查切除的样本。在手术开始之前,对全部病患展开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选择适宜型号的腹部彩超与高频超声仪器,科学设置仪器的探头频率,当中腹部彩超维3.5MHz,高频超声为7.5MHz。开展两项检查之前,嘱咐病患保持空腹状态,帮助病患采取仰卧位于左侧位,必要的时候采取膝胸位与仰卧位。肋边缘、右肋间与剑突下方等位置是检查的主要范畴,对其展开多切面扫描,仔细检查胆囊,与其周围情况,主要探查可疑的病变部位,精准记录病变部位的回声、血流信息、边界、大小、形态与位置等等。
1.3观察指标
比对两种检验成果的检验状况,诊断指标为手术病理学成果。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5.0统计学软件开展统计剖析。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X±S)呈现,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呈现,通过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检验成果比较
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精准度与误差率分别为95.12%、4.88%,与手术病理学检验成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讨论
经研究表明,胆囊息肉具备非常复杂的病因,可能与胆固醇代谢混乱、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等有关原因有所联系,然而胆囊息肉的好发原因主要囊括胆道异常的解剖、肝硬化、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等,然而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出现与慢性炎症、代谢障碍等相关因素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胆固醇代谢异常与胆固醇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大部分病患不存在不适症状,一般大多为健康体检时偶然发现,存在症状者大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大部分都可以耐受。假如胆囊颈部为病变部位,就会对胆囊的排空发生影响,进餐后右上腹会出现脚痛或者疼痛症状。假如变化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出现,就会产生明显的腹痛症状[2]。此次研究过程中,在腹部彩超与高频超声联合诊断下,主要表现为乳头状、团状的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大多为稍高回声与高回声,并且具有正常的胆囊壁,主要为单发。
本文通过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表明,41例病患当中,腺癌2例、腺瘤2例、腺肌症3例、胆囊结石3例、黏膜下层软结节4例、炎性息肉10例、胆固醇息肉17例,能够看出,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与误诊率分别为95.12%(39/41)、4.88%(2/41),和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将胆囊结石错误诊断为息肉样病变的主要特征为:具备较为规整的形态,大多为胆色素结石,病患出现较轻的病症,其特征在超声下与泥沙样结石相似,会存在高回声或者稍高回声体现出来,较为容易与胆囊息肉样病变混淆,引起误诊状况。
以上,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具备较高的诊断精准率与偏低的误诊率,有助于实现对病症的有效诊断,方便早期对病患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所以,应当推广使用于临床当中。
参考文献:
[1] 何剑, 查艺军. 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J]. 临床研究, 2020, v.28(06):140-142.
[2] 宋兵. 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6卷1期, 74-76页,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