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原由及防范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8期   作者:戴幼谦 李小芸 陈娜惠
[导读] 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刺伤带来的感染危险依然很高,如何预防针刺伤以及针刺后如何规范处理再成为探讨热点
        戴幼谦 李小芸 陈娜惠
        漳州市医院急诊科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刺伤带来的感染危险依然很高,如何预防针刺伤以及针刺后如何规范处理再成为探讨热点。因此,本文围绕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展开研究,分析了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保证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急诊科;针刺伤;防范

        针刺伤是一种由医疗器械如:缝合针、注射器、剪刀及各种穿刺针引起的意外伤害,可导致受伤者局部出血[1]。急诊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针刺伤成为急诊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一,一方面急诊是抢救危重急病人及参与各种突发事件的场所,是接触锐器及病人血液体液的高发科室;另一方面急诊护士常常在病人被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病人的处置和抢救,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病人。针刺伤不仅带来了生理危害,还造成焦虑、恐惧等心理压力以及社会危害。而感染针刺伤是导致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已证实有20种病原体可通过针刺伤直接传播,其中最常见最危害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2]。为了预防针刺伤,保证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营造安全和谐的医护环境,现将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针刺伤原因分析
        1.1急诊科工作强度大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急诊科各个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以及创伤中心的成立,急诊患者的数量与日俱增。急重病号比以往多非常多,都是着急手术或者急需救治的患者,高强度工作使护士不得不加快工作速度,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更新更高,急诊科护理人员除了打针、抢救外,还要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此外还要应对突发事件。急诊科具有患者多、病情急、周转快等特点,经常在同一时间就有许多患者就诊的现象,许多重症患者均送入急诊科进行抢救,这使得护理人员经常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易造成身体疲惫现象。同时,急诊科的工作环境比较嘈杂拥挤。护理人员通常在半开放式的场所实施抢救,在病人家属紧张的注视及各种问题的干扰下,容易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处于这样一种患者多、身心压力都较大的工作环境下,急诊科护士相比其他科室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几率明显较高。
        1.2 急诊护士缺乏自我防范意识
        现阶段,多数医院忽略了对针刺伤危害性及相应防范措施的宣传。导致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范意识薄弱。也有部分急诊护士对针刺伤不够重视,认为针刺伤在急诊工作过程中难以避免,甚至认为仅因针刺伤感染疾病不太可能,没有将此事作为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然而这种观念也是造成感染疾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在急诊护理工作的过程中,直接用手接触针头,特别是对使用过的针头回套针帽是引发针刺伤的一项常见原因。器械的传递,清理医疗器械等,还有在废弃针管处理程中,由于工作过于繁忙,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等到有空再处理的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针刺伤。
        1.3患者不配合
        急诊患者由于起病急且重,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对疼痛侵入性护理操作不易配合[3]。有些患者主动服毒或醉酒,常不配合治疗而导致护理操作难以进行。患者的这些不良状态及行为极易对护理人员的穿刺构成障碍,导致急诊护士被针头刺伤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多发伤患者多,休克患者烦躁不安,意识不清,不配合输液,不配合治疗,护士为了救治患者,又着急打针,往往会出现被患者针刺伤的现象。
        1.4缺乏相关的防护培训知识
        从主观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医护人员防护不到位,只有少部分人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大部分有期望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的要求。发生针刺伤后不报告或者报告不及时的现象较普遍,尽管医院设立相关部门对医护人员锐器伤害进行管理,建立损伤报告及登记制度,但收到的报告指数与实际的发生数相差甚远,漏报或超时报告现象严重。
2针刺伤防范措施
        2.1改善环境,规范操作流程
        在急诊工作过程中,很难改变外部嘈杂的环境,但是护理人员可以改善内部工作环境[4]。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抢救室、注射室、病房等光线充足,同时要防止家属干扰,确保操作环境安全,防止误伤。护理工作流程要合理规范,对患者进行注射或抢救时,需配戴手套。手持锐器时不要面对自己和他人,无论在什么请况,都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所有操作由操作者自己处理残局,避免意外刺伤。整理缝合后的医疗器械,缝合针,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避免刺伤。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防护,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推广安全注射,和无针输液系统,从源头上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加强操作规范,双手回套针帽,用手直接分离针头与针帽等不规范操作是导致针刺伤的重要原因。另外,对医疗锐器盒开口进行改造,使开口变大,处理锐器更顺手,同时对医疗锐器盒的放置和使用应分类放置,备好足量锐器盒并妥善放置在护理人员操作可及区域,废弃针头、针管处理要及时,防范措施做到位能够减少针刺伤的几率。Fukuda[5]调查研究发现,安全设备的使用在减少针刺伤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刺伤和锐器伤除了与所涉及的操作过程有关外,还与医疗护理器材的设计有关,甚至可以说与针刺伤的高发生率密切相关。目前急诊科注射器和针头都是可以分离的,甚至有时用过的针头需要重复操作,比如胸腔穿刺等容易造成意外刺伤,因此应该推广无针头产品,用完可以将注射针头回收的产品,比如抑那通注射剂,大大减少针刺伤,抢救室推广安全型套管针,留置针拔出针芯瞬间有个安全套套住,大大的保护了操作者,医疗垃圾也简单清理。关于锐器收集器,使用防拆破防渗透的收集容器,减少大部分的针刺伤,因此使用安全产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针刺伤。
        2.2合理配置
        针对急诊科室的特点,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施行弹性排班,备好二、三线班[6]。

节假日,高峰期及抢救患者时要保证护理人员足够,合理分配任务,这样可以减轻职业紧张,就会减少因工作忙乱引起的损伤。针对护理人员不足制定急诊科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①报告制度:凡遇到重大、复杂、批量、紧急抢救的突发事件,当班护士应及时向上级汇报,上级积极组织人力进行救护。②启动护理小分队和护理应急梯队。③护理被调配人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遇到紧急情况,被调配人员必须24分钟内到岗,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另外在针刺伤发生的调查中发现,年轻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概率较高,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配备高资历的护士,这样既可以带动年轻护士进步,也可以降低针刺伤发生的概率。
        2.3 加强防护安全教育与管理
        医院应建立职业防护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6]。医院应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委员会,构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制定和完善职业防护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对医务人员进行反复、持续和多途径的院感相关知识培训,特别是重点科室人员更要加强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自我防护意识,改正错误操作行为,减少针刺伤发生。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标准防范意识,使其掌握规范的针刺伤防范措施和处理流程。医院应建立针刺伤的处理原则及报告反馈制度,定期对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并定期进行宣传指导,特别是对年轻护士和实习生,把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岗前的一项特殊培训。培训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考核,巩固,并把关于职业防护的知识,以及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作为年终考核的其中之一,让大家都能自觉学习,养成习惯,护士长利用早会不定期的提问,把科室发生的职业暴露当做案例,反复学习,讨论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处理原则,以及今后怎样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怎样更好的保护自己,保护他人。职业暴露后及时的报告这也将有助于相关部门及时掌握针刺伤情况,并进行统计与管理,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2.4加强患者管理
        对于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烦躁不安、极度抵抗的患者,护理人员不要单独行动,应请家属尽力说服协助,等患者情绪稳定后,在其他护士同仁的协助下再进行穿刺。若情况紧急,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让患者使用镇定剂[7]。遇到酒醉患者且没有家属的情况下,可以请保安或警察帮忙,有自残倾向的要进行保护性约束,保护患者的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对于不能积极配合的患者,建议使用安全留置针进行穿刺,以降低护理人员在操作治疗中针刺伤的发生率。
        2.5针刺伤后的正规处理
        一旦发生针刺伤,需要按照正规流程进行处置。首先,应该由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并消毒,如75%的酒精或者0.5%的碘伏,并包扎伤口,必要时对伤口进行外科处理。其次,需要采集暴露者进行静脉血检测,必要时抽取患者血液进行对比。第三,对暴露者和患者进行相关的评估.第四,逐级填写,提交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第五,填写职业暴露表。最后进行预防用药,对暴露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预防性用药,跟踪随访。
        2.6调整心态,保持愉悦心境
        在医院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护理人员难免会遇到病人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到护士,从而造成心理压力。在日常工作中,若出现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学会释放和倾诉,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主动与同事沟通,缩短与他人的距离[8]。医院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定期为护理人员提供情感交流的空间,从而发泄工作中遇到的烦恼,探讨想要解决的问题,减轻工作压力。交流中还能帮助护理人员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客观了解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热爱自己的职业,了解学习的重要性,自发努力学习,而不是给护理人员施加过多压力。
        综上,急诊科是引发针刺伤的高发科室。只要采取规范合理的措施,针刺伤的发生率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的[9]。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纠正不良的护理习惯,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患者管理;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保护自己的身心安全,远离针刺伤。

参考文献:
        [1] 林伟.护士针刺伤根本原因分析与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92-93.
        [2] 贺玲玲.计划行为理论在预防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的效果评价[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5(1):115-118.
        [3] 崔新霞,张朋雨,崔倩.关于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新进展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32(07):9-10.
        [4] 苏艳君.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98):186-187.
        [5] Fukuda H.Reducing needlestick injuries through safety-engi-neered devices: results of a Japanese multi-centre study[J].J Hosp Infect,2016,92(2):147-153.
        [6]胡友琼,刘 萍,黄秀萍.急诊护士针刺伤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1(10):125-126.
        [7] 赵学营,门婷婷,张 敏,李明娥.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现状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7, (7):11-13.
        [8] 李海燕.护士心理压力与人本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7(10):16-18.
        [9] Peate WF.Preventing needle-sticks in emergency medical system workers. J Occup Environ Med,2001,43(6):554-5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