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姗
赣州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341000
【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及对降低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2019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设为实施前(n=66);2020年1月-2020年12月实施PDCA循环护理,设为实施后(n=66)。对比实施前和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器械消毒评分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医疗器械消毒评分比实施前高,院内感染发生率比实施前低(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采用PDCA循环护理能更好地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消毒供应中心;院内感染
医院内空气污染严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均可依附在医院的器械表面,患者在该环境下活动,容易遭受院内感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PDCA循环护理是不断调整护理管理的一种工作程序,有利于完善实施部门的质控系统[1]。基于此,本研究就该护理方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探讨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2019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设为实施前(n=66);2020年1月-2020年12月实施PDCA循环护理,设为实施后(n=66)。实施前有男患者39例,女患者27例;年龄36-72(53.79±5.00)岁;住院时长1-3(1.89±0.37)个月。实施后有男患者38例,女患者28例;年龄36-74(54.00±5.06)岁;住院时长1-4(2.00±0.40)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①制定计划:明确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内的工作职责,完善相应的消毒标准,找出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②实施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消毒意识,加强卫生管理,实施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明确记录器械的消毒负责人员,消毒时间,为管理提供可循的依据;③监督检查:主管护师为监督人员,每日对消毒、清洗后的器械进行抽查,检查消毒效果,每个月对中心内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分;④改进处理:根据每个月的工作质量评分总结当月中心内人员工作上的不足,调整工作措施,完善护理流程,再次投入应用。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实施前和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消毒的评分:采用本院器械消毒的质量评分量表,由主管护师进行评分,每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消毒的质量越高。②对比实施前和实施后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使用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实施前和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消毒的评分
实施后的评分比实施前高(P<0.05)。见表1。
2.2对比实施前和实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
实施前,院内发生感染的患者有7例,实施后,院内发生感染的患者有1例;实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1.52%)低于实施前(10.61%)(X2=4.79,P<0.05)。
3.讨论
PDCA循环护理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管理意识、消毒质量意识,其完善的质量标准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执行力和对消毒医疗器械重要性的认识,能使护理人员以更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供应中心的消毒工作,对保障医疗器械的消毒水平起到积极意义。在监督检查阶段,主管护师会在月底时,对中心内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分,让护理人员明确工作方向,发现工作不足,对提高其工作效率具有积极意义[2]。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同时,主管护师还会根据管理数据对当月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性完善质控体系,再将改善后的护理流程循环实施,强化环节控制,使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不断前进[3]。PDCA 循环护理通过制定计划,贯彻执行,检验护理质量和修改再执行四个方面,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整体的护理工作质量,使其系统化,提高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有效消除安全隐患,使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PDCA循环护理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护理医疗器械的质量,对预防院内发生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爱群.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感染发生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v.20(15):173-175.
[2]林英,朱小琼,李惠玲.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v.15;No.70(03):117-121.
[3]徐丽珍,杨怡,李秋敏,等.PDCA循环质量管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手术治疗后医疗器械消毒中的应用及对管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传染病信息,2019,032(005):43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