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产前心理护理对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8期   作者:孙田田
[导读] 目的探讨观察产前心理护理对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
        孙田田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河南省三门峡 472000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产前心理护理对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方法2019年9月~2020年9月,抽取医院产科收治的200例产妇展开研究,基于双色球分组法将200例产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产期护理,试验组联合实施产前心理护理,获取两组护理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产科应激事件(阴道助产、产程延长、哺乳困难、产后感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人文关怀、情绪调节、产期舒适、疼痛控制、角色转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心理护理可有效减少产科应激事件、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可缩短产程时间,加速产程发展,还可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前心理;产科应激事件;产后抑郁症;预防效果
引言
        近几年产妇的抑郁症十分常见,研究发现孕妇心理疾病中,抑郁症是孕妇常见的心理疾病,孕妇由于身体和心理等原因,常出现严重的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等症状。相关研究发现,产妇出现的焦虑、抑郁的概率较大,往往给产妇造成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初产妇不良的情绪反应会影响胎儿的心理健康。对初产妇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产妇的心理健康。本研究着力探讨观察产前心理护理对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9月~2020年9月,抽取医院产科收治的200例产妇展开研究,基于双色球分组法将200例产妇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70±3.65岁;孕周37~42周,平均39.69±1.21周。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44±3.57岁;孕周37~43周,平均39.98±1.30周。两组产妇相关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B超显示单胎头位;初产妇;语言沟通能力正常;产妇对研究知情,可全程配合。排除标准:合并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先兆子痫等妊娠并发症;存在胎儿宫内窘迫或胎盘早剥等不良现象;合并严重肾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无法配合进行研究的产妇。
        1.2方法
        两组采取常规护理,并对产前诊断的方法、目的和意义进行介绍,对产妇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详细解答;术前准备和护理,医护人员应帮助孕妇及家属进行相关检查和化验的预约并安排入院,在进行孕前诊断手术前,将手术知情同意书给予详细讲解。嘱孕妇在进行手术当天需饮食,保证营养的摄入,在手术前需将膀胱中尿液排净,进行常规的孕妇和胎儿的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如胎儿胎心,孕妇血压、心率等,认真记录;将手术中需要用到的药品和设备准确齐全,提前预测手术中的各种危机状况,提前预备发生羊水栓塞或胎儿心跳暂停抢救时需要用到的各类药品。
        试验组采取产前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宣教。首先帮助孕妇及家属进行产前诊断门诊的预约,并鼓励孕妇和家属正确看待产前诊断,用平和的语气以及专业的知识对其进行鼓励,提高孕妇的信心和认知,拉近与孕妇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其对医护人员更加信任,以提高产前诊断检查的配合度。对孕妇的心理和情绪应进行观察和掌握,对负面情绪异常明显的孕妇要增加沟通频率,并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使其能够尽量给予孕妇一些鼓励和安慰,使孕妇情绪平稳。由于需要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会出现对胎儿健康的担忧,另一方面对产检诊断的手术方法会对胎儿的健康造成影响等矛盾心情,此时医护人员应提高自身沟通能力和专业水平,用知识和态度尽量降低孕妇的负面情绪,对其提出的疑虑一一解答,讲解以往成功的案例等相关事宜,让其能够接受检查,调整状态。在手术中应实施吸氧,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情况严密观察,定期抚摸其肩膀、手臂或额头,一方面观察体感温度一方面也可根据身体触碰使孕妇感觉温暖和安全感,咨询其是否出现身体不适。(2)环境护理干预。热情接待入院待产孕妇,允许一名产妇家属陪同,简单介绍科室环境、管理制度及注意事项,待产室定期打扫,每日用含氯消毒剂对地面、物体进行湿式清洁打扫,勤开窗通风,墙上挂设健康知识图册,窗台上摆放绿萝、吊兰等绿植,物品整齐摆放,床单干燥平整,无血迹、污渍,根据患者需求调节室内温度、湿度,通过播放轻音乐的方式,营造舒适、安静的待产环境。(3)加强社会支持:与产妇家属及时沟通,指导其多陪伴、鼓舞患者,予患者精神、心理等多方面需求的最大化满足,提高产妇正面情绪,进而树立分娩信心,降低不良结局。(4)放松疗法:产程开始前,维持产妇平卧位,引导其自面部肌肉实施锻炼,先用力收缩再缓缓放松,肌肉收缩力度保持始终,而后再对颈部、上肢及下肢肌肉展开训练,每3h实施1次,15~30min/次。(5)鼓励家庭给予支持,护理人员通过与产妇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叮嘱家属积极配合围产期的心理护理工作,给予产妇更多关爱和心理支持,细心照顾产妇,满足产妇的各项需求,以缓解产妇不良情绪状态,增强产妇自信心,从而利于产妇顺利完成分娩。
        1.3观察指标
        两组产科应激事件发生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两组产程时间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科应激事件发生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产科应激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试验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人文关怀、情绪调节、产期舒适、疼痛控制、角色转换)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产妇因妊娠期担心分娩或是内心需求未得到满足使其萌生焦虑、紧张等心理应激情绪,且此类情况随年龄增大发生率增高,可致睡眠质量差,影响预后。此外,有学者认为,产妇心境变化于分娩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良情绪可增加早产或是难产风险,继而提高剖宫产率,累及产妇身心健康。因此,采取产前心理干预至关重要。产妇分娩过程是否顺利,不仅要考量胎儿、产道等因素,还需重视产妇心境变化,产前个性化心理干预借助强化有效沟通、加强社会支持等手段使产妇情绪得以有效舒缓,提高其正面情绪,从而提高治护依从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
参考文献
        [1]丁群.产前心理护理对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预防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4):3499-3500.
        [2]蒋国庆.产前心理护理对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有效预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8):255-256.
        [3]史永红.产前心理护理对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有效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254-255.
        [4]禹改君,张佳楠,王茹,毛彦珂.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对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2(19):3963.
        [5]朱社宁,李金华,苏海燕,陈丽莲,邓惠敏,郑燕华.产前心理护理对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27(22):1687-16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