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腹茧症术后并发高位肠瘘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8期   作者:赵丽玲 王娟
[导读] 总结1例腹茧症术后并发高位肠瘘患者的护理经验
        赵丽玲    王娟
        酒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甘肃 酒泉   743000



        摘要 总结1例腹茧症术后并发高位肠瘘患者的护理经验。通过实施瘘口的处置,自制负压管冲洗引流装置的应用、营养支持、消化液回输等护理措施,患者4个月后达到再次手术的要求。
        关键词: 腹茧症;高位肠瘘;瘘口处置;肠液回输;护理
        腹茧症是一种临床罕见、病因不明的腹部疾病。因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致密、质韧的灰白色硬厚纤维所包裹,形似蚕茧而得名。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1],大多数在术中发现,以手术治疗为主。肠瘘是腹茧症术后的第二大并发症[2],肠瘘造成肠内容物流出肠腔,引起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特别是高位瘘,其处理困难,病死率高,要高度重视[3]。2020年1月本科收治了一例腹茧症术后并发高位肠瘘的患者,患者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入院后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护理经过汇报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4岁,因腹痛、腹胀不适2天收治入院。患者入院前因着凉,食用水果出现腹痛,腹胀就诊于当地医院,症状未缓解,随来我院救治,门诊以不全肠梗阻收住本科,X线提示肠梗阻。患者30年前行阑尾切除术,此后因肠梗阻多次保守治疗。入院后常规保守治疗2天,症状未缓解,与2020年1月1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为1.腹茧症、2.空肠破裂、3.局限性腹膜炎,随行腹茧松解、肠破裂修补术,术后第10天切口处溢出肠液,漏出量在2000ml以上,瘘口周围有刺激性皮炎。故给予禁食水、抗感染、放置肠根阻减压管、瘘口换药、营养支持、醋酸奥曲肽注射液静滴等措施,尤其是自制负压冲洗引流装置和瘘口换药处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住院134天出院。
2 护理方法
2.1 皮肤及瘘口护理
        2.1.1 瘘口首次换药:2021年1月11日,首次瘘口评估:创面长8.5cm×3cm×2.5cm,伤口颜色25%黄色,75%红色,瘘口周围皮肤发红,无溃疡形成。处置措施:0.9%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及周围皮肤,碘伏消毒创面周围皮肤,待干后喷洒造口粉,用棉签摩擦至吸收,喷洒皮肤保护膜,待干,将一件式造口袋底盘按照瘘口的大小形状进行裁剪,粘贴在瘘口周边,保护创面的同时可以增加粘贴面积,防止发生渗漏。防漏膏涂抹于容易发生渗漏的部位,进行堵漏。原来的腹腔双套管,不易固定,柔韧度不够,对肠管和周围组织易造成再次损伤,我们采用自制负压冲洗引流管,测量创面的长度,放置创面处的一次性吸痰管剪侧孔,侧孔距离1cm一个,冲洗管的一次性输液器剪去钢针,输液细管自吸痰管最上段的侧孔穿过,从吸痰管的头端的孔出去,盐水纱布包裹吸痰管,放入创面,表面覆盖生理盐水纱布,吸痰管自造口袋下方穿出,透明贴膜封闭伤口,吸痰管连接中心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调节负压为0.02-0.04MPA,0.9%生理盐水40--50滴/min滴入瘘口处,自制负压冲洗引流管持续冲洗引流。因为是高位瘘,换药时需两人配合,一人换药,一旦有大量肠液溢出时,助手及时吸引,操作物品准备齐全,集中操作,隔日换药一次。2月5日换药,瘘口评估:7.5cm×3cm×2.5cm,瘘口周围皮炎严重,表皮脱落,有渗液,周围皮肤红肿发亮,下端创面逐渐缩小,形似凹槽状,换药方法同前。2月14日换药,瘘口评估:7.3cm×2cm×2cm,瘘口周围皮炎严重,表皮脱落,有渗液,周围皮肤红肿发亮,下端创面逐渐缩小,形似凹槽状,消毒清洗创面方法同前,此时使用(愈肤膏)制作的油砂卷填充创面,油纱上面用防漏膏覆盖,表面贴造口底盘,底盘裁剪成比创面凹槽略宽,略长,固定后用手按压,使其完全黏贴,再将防漏膏涂再上面,瘘口周围使用造口粉+皮肤保护膜,反复三次,在创面形成三层保护膜,再使用造口底盘根据造口的大小和形状进行裁剪,扩大黏贴面积,减少渗漏的机会。瘘口下方曾固定引流管的的缝合处出现感染灶,用碘伏纱布覆盖,保持创面清洁干燥;2月24日换药,瘘口评估:7cm×2cm×2cm,此时瘘口周围皮炎逐渐好转,创面处理同前。找到近端肠管,近端肠管与远端肠管分别位于瘘口的8点钟与2点钟方向,在近端肠管与远端肠管之间放置“T”型管,目的是连接近端肠管与远端肠管,起到桥接作用。用造口袋封闭伤口,营养管、“T”型管、均从造口袋透明膜处穿出,并封闭缺口,油纱压住“T”型管,裁剪造口底盘压住油纱,并黏贴在造口底盘的内面,负压管自造口袋开口处放入,并压住“T”管及瘘口下方的凹槽,连接负压引流。4月23日换药,瘘口评估:3.2cm×2cm×1cm,此时“T”管完全被肉芽组织包裹,患者可以经口进食,拔除鼻肠管,瘘口使用凸面造口底盘+腰带,停止负压引流,剪短“T”型管外露端,将其放入造口袋内,为出院做准备。
2.2 营养支持
        2.2.1 肠外营养支持
        肠瘘患者治疗中营养支持有着重要作用,肠瘘早期胃肠功能未回复之前,采用全胃肠外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机体营养平衡,肠功能恢复后给与肠内营养[4]。

患者肠瘘前,留置套管针给与静脉营养,发生肠瘘第5天行床边PICC置管,给予静脉营养,输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商品名卡文)1920ml/d,,其他必要成分如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按照生理需求量进行添加[5],50天后,因为肠内营养摄入的增多,调整为输入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商品名卡文),1440mL/d,肠瘘第71天后停止静脉营养,全部有肠内营养提供能量。在静脉营养期间,禁食水,持续肠减压,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复查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肾功,Q8h监测患者的血糖,每 4小时用 0.9%生理盐水 20mL进行脉冲式冲管,以防输液时间过长,发生 PICC堵管,PICC导管每7天维护1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患者有无代谢性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6]。
2.2.2 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
        2.2.2.1肠内营养护理  肠内营养符合人体生理特点,不仅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而且可减少肠粘膜屏障的萎缩,避免肠道菌群的移位。患者肠瘘第15天,瘘口远端肠管肠蠕动恢复后置入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及消化液回输。置管第一天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250ml,25ml/h营养泵匀速输注,第二天5%葡萄糖氯化钠500ml输注,50ml/h,第3天给予立适康短肽营养粉200ml注入,间断给予自制汤水如鸡汤、米汤、果汁等,速度从25ml/h开始,患者耐受后逐渐增加量、浓度和速度,直到速度变为120-150mL停止加速进行维持。妥善固定营养管,控制营养液的温度在37℃左右,对输注管道采用电热加温器进行保温,每4小时用温生理盐水冲管一次,防止堵塞,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腹泻及其他不适。
        2.2.2.2肠液收集与回输  收集消化液采用自制负压冲洗引流装置,将收集到负压引流瓶的消化液用无菌双层纱布进行过滤回输。回输装置使用液体瓶,据瓶底部2cm处剪一2cm横型切口,留中间的挂钩,将消化液装入瓶中,形成相对密闭空间,连接输液器,输液器剪去过滤器,将输液器与营养管连接,进行输注。每天回输的量约800—1000ml。间隔2-4h收集一次消化液,及时进行回输,当收集回收时间超过4h时弃之不用。时刻保持无菌观念,输注管24小时更换,对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等定期检测,出现异常及时通报给医生采取处理措施。观察回收消化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消化液疑有污染或有絮状物时不能回输。
2.3 基础护理
        患者住单人病房,护士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措施,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时开窗通风,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指导患者在床上活动四肢。渗液减少后,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各管路通畅有效,尤其是肠梗阻减压管和自制负压冲洗引流管的护理,保持有效的负压,详细记录每日冲入液量和引流量,间接观察瘘口的愈合状况。
2.4心里支持
        患者疾病罕见又并发肠瘘,身上带有多根管道,伴有瘘周疼痛、肠液异味,生活不能自理,治疗护理复杂,病程长,花费高,患者恐惧、烦躁、焦虑,有抵触情绪,对治疗没有信心。责任护士经常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成功的案例,国家医保政策,营养支持的目的、优点和必要性;并仔细交代治疗中需要注意及配合的的事项,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解决治疗过程中岀现的问题,提高患者的安全感。2月28日,患者睡眠差、焦虑,请精神科医生会诊,给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0mg,米氮平15mg,每日一次口服,5天后患者情绪渐稳定。中后期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充满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3 总结
        腹茧症是一种临床罕见、病因不明的腹部疾病,术前诊断缺乏特异性,多在术中确诊,肠瘘是腹茧症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肠瘘患者病情重、病程长,需要给予全面专业的护理。本例病人的护理重点在于瘘口的处置和营养支持。瘘口处置有专业造口师根据患者瘘口的实际状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应用湿性敷料和造口袋,形成密闭的湿性环境,自制负压冲洗引流装置持续冲洗引流,维持创面的清洁、促进瘘口愈合。营养支持是肠瘘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肠功能恢复后,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能满足其生理需求,充分结合肠内营养液,促进机体对营养液内蛋白质、脂肪、糖等物质的吸收,促使肠瘘愈合[7]。责任护士密切观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的耐受程度,及时调整消化液的浓度及量,掌握输注速度,观察不良反应。同时需要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支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毅,李宁,朱维铭,等.原发性腹茧症外科治疗67例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3,51(2):139-141.
        [2]杨建芬,李宁,黎介寿.原发性腹茧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561-563.
        [3]冯敏.肠瘘患者的护理体会[B]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1007-0893(2015)08-0144-02
        [4]郭广香.腹部术后肠外瘘22例诊疗体会[A]临床医学。2096-1413(2018)12-0069-02
        [5]赵彬,老东辉,商永光,等.规范肠外营养液配制[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8,26(3):136-148.
        [6]李芬.1例胃癌二次手术后并发高位肠瘘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21,(28):173-175
        [7]胡芳.消化液收集以及肠内营养液混合回输对于肠外瘘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