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如何?哪些指标可用于预测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8期   作者:陈俊
[导读] 一般把肝脏发生的炎症统称为肝炎,肝炎起因有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以及细菌侵入、酒精或化学中毒、自身免疫等
        陈俊
        眉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 眉山 620010
        一 慢性乙型肝炎
        1、肝炎和乙型肝炎简介
        一般把肝脏发生的炎症统称为肝炎,肝炎起因有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以及细菌侵入、酒精或化学中毒、自身免疫等。患者多因长期肝部炎症导致有肝功能异常、从而产生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等,病情加重后出现肝区痛、黄疸、肝掌、腹胀等症状,重症危急时还有腹水、出血、休克等表现,远期则有肝硬化甚至肝癌风险,需引起重视。
        乙型肝炎的起因即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除此之外还有甲、丙、丁、戊几型。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医源性感染几种。HBV有嗜肝倾向,传染广和危害大,是一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需通过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接种疫苗的方式来开展有效预防。
        2、症状和就诊
        罹患乙型肝炎的患者,急性期时有较常见的黄疸表现,多还有乏力疲惫、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逐步进展加剧,黄疸加深、肝区增大、叩击痛明显,或伴有脾大,后续逐步症状减轻,表示乙肝症状逐步迁延为慢性。慢性乙肝患者有常见的肝炎症状,如肝部不适、面色晦暗以及巩膜黄染、黄疸渐重、水肿积液甚至肝性脑病的倾向。重症肝炎急性发作时危害最大,进展快,有较强的出血倾向和精神症状。
        乙肝早期虽无明显症状,患者多在体检中发现肝炎指标异常,或者自觉身体有异,有明显的肝区不适,眼部黄染后,前往医院就诊。收治入院后,医师经过体格检查,明确病情病史,详细实验室检查后基本可以鉴别诊断。
        在医学实验检查中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几个重要的检查指标,即“乙肝两对半”。HBs-Ag、HBe-Ag、和抗HBC的阳性结果即是俗称的“大三阳”,表示体内乙肝病毒活跃且传染性较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其中ALT大量存在于肝脏中,肝脏轻微受损后即可大量释放入血,测得血中ALT显著升高。AST多存在于心肌细胞中,肝脏受损时也有AST释放,但重症时会有AST下降的胆酶分离现象,多用于鉴别诊断。血清蛋白、胆红素、以及凝血酶时间PT亦可以用来检查肝功能和肝损害程度。
        针对乙肝患者的病情进展,应及时开展规范治疗。肝炎活动期应卧床休息,尤其是重症患者,同时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和维生素,适宜量的蛋白供应。抗病毒治疗一般应用在患者处于慢性期时,如干扰素、拉米夫定、阿昔洛韦等,抑制病毒繁殖,以及保肝护肝治疗。


        二 干扰素疗法
        1、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类蛋白制剂的药物,主要用于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生长繁殖,其特异性较好,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一般适用于明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检测有HBe-Ag阳性或阴性时,HBV-dna≥2000IU/ml的患者,或有2xULN≤ALT≤10xULN的患者,积极应用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肝脏,减轻肝损伤,保持肝功能。我国已批准普通IFNα(2a、2b和1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和2b)[PegIFNα(2a和2b)]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一般建议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形成稳定的药物浓度以保肝护肝。
        2、疗效介绍
        通过相关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普通IFNα干扰素需要应用一年以上,会有明显的疗效。就HBe-Ag阳性的患者而言,应用干扰素治疗48周以后,停药后随访可见患者的HBe转换率高达40%,HBe-Ag阴性的患者,治疗52周后随访,患者的HBV明显下降,抗原量检测明显降低。患者的抗原高转换率可以有效证明干扰素的良好疗效,可靠的抑制了患者体内病毒繁殖,并有效的增强了患者免疫功能。统计学实验表明ALT相对较高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HBV-DNA转阴,多达65%以上,远高于未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有效的发挥了治疗作用。应用PegIFNα干扰素治疗乙肝患者,可以明显增加抗原的转阴率,同时促进了纤维化的活性,显著地降低了肝脏纤维硬化的发生率,就远期预防肝癌也有很好的效果,在经过50周以上的治疗后患者群体中,可以发现其纤维化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指标明显降低,多达80%以上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改善。
        3、预测指标
        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需明确用药指征,查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各项生化指标,如ALT、AST、胆红素等,明确各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基础状态。
        在干扰素治疗开始后,需定期检查各项指标,第一个月每周检查一次为宜,第二个月开始每月检查一次即可,直至治疗结束。查患者血常规及各项生化指标,可以有效的监测患者生理状态,以及每24周检测一次各项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抗-HBe和HBV-DNA等,对干扰素的治疗应用有较好的管理和预测价值。以抗-HBe为例,其指标值可以有效提示病毒传染性降低以及病情处于恢复阶段。
        三 小结
        故对于机体抵抗力较强、免疫清除率高或相对年轻的患者,治疗前ALT水平较高满足指征时,应鼓励应用干扰素治疗。如有妊娠需求的患者,可以谨慎的应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肝炎症状较轻,且无合并感染的患者,对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情况下,应及时应用干扰素治疗。治疗过程中还需监测患者甲状腺功能以及血糖代谢,预防并发症,并定期评估精神状态,鼓励患者及家属正确认知乙肝感染,科学防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