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宇
身份证号码:37150219920103**** 山东济南 250101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变革与创新,作为建筑工程的核心部分,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和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但是混凝土施工中产生裂缝现象依然存在。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中裂缝的特点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提出相关优化措施,对混凝土施工进行事前预防和事后修补,以期提高建筑结构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控制;措施
引言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对于质量安全的要求非常严格,相应地加大了传统技术工艺的改革创新力度。在现代施工技术中,建筑工程施工极易面临结构裂缝问题,从而加大了工程的质量隐患,增加了技术的处理难度。基于工程建设角度,应科学处理工程裂缝质量隐患,结合理论分析,合理应用结构裂缝控制技术与措施。正是由于房屋建筑质量要求提升,施工企业更应加大理论研究力度,为工程裂缝质量处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持,全面促进建筑企业的有序化发展。
1裂缝的特点
要找到裂缝产生的原因,首先就是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裂缝的特点,才可以更具有针对性。裂缝的特点有以下几个:第一,裂缝的方向一般为竖向裂缝,其长度受到墙体的高度影响,墙体中间的位置裂缝是最宽的,并以此为中心向两侧逐渐变细而消失;第二,裂缝分布比较集中,数量较多,宽度在0.3mm之内,墙体中间裂缝数量大于两端且裂缝最大;第三,裂缝一般在拆模后产生,温差变化对裂缝产生影响很大,裂缝在大气中暴露后,时间越长裂缝数量越多,但不影响裂缝宽度,同时修补后的裂缝依然有着轻微漏水现象。
2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控制措施的研究
2.1施工材料控制
一方面,要加强控制施工原材料质量。决定混凝土结构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施工材料质量是否达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图纸中需要标注好相关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同时加强材料质量的控制,从源头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安全。材料采购人员要加强市场调查,明确材料性能质量,并且由检验人员对到场的材料进行抽检,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现场。材料入厂后,库管人员要明确各个材料特点,根据材料性质分类存放。另一方面,要合理试配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第一,要根据试配结果做好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在试配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强制式搅拌机配置混凝土材料,并且测试配置结果,明确其是否满足施工标准要求。相关试验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检验配置情况,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经过多次调整和检测确定最佳配置方案。第二,加强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调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依据是水胶比和水泥混凝土强度曲线关系,利用二者曲线关系做好水泥混凝土用量调整,实现配合比方案。
2.2表面处理技术
建筑混凝土结构开裂后的表面处理技术,主要是用预制的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对开裂部位进行涂刷。但是在处理过程中应仔细分析产生裂缝的情况,对于裂缝较大且已产生不同程度变形的混凝土结构,一般不宜采用此项技术。该处理技术主要是针对那些表面较轻的裂缝类型,通过在表面刷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等方法,使其渗入混凝土结构内部,以达到修补混凝土结构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所用混凝土砂浆的标号应高于所用水泥砂浆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标号。
2.3优化施工工艺
为了有效控制建筑结构的裂缝,需要对施工工艺和裂缝处理技术进行优化,并及时培训相关施工人员,提高施工现场裂缝处理和防护技能。
常见的裂缝处理技术有以下几个:①裂缝填充技术,指的是采用性价比更高且质量性能好的填充材料对裂缝进行填充处理,该方法比较适用于大裂缝处理,施工成本低、操作难度小及填充效果较好,且填充技术和材料质量也在不断进行革新和提升;②灌浆处理技术,指的是对裂缝进行混凝土灌浆操作,该方法技术和材料都比较简单,具有使用范围广、填充效果好的特点,已经成了一种应用较广泛的裂缝填充方法;③结构补强处理技术,主要原理为通过重新浇筑混凝土对承载力不达标的部位进行加强施工,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结构性裂缝处理中,建筑结构施工完成后,实际荷载力超过结构设计承载力,此时会产生结构性裂缝,严重时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因此,通过该处理方法,可以修补结构裂缝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
2.4加强施工现场防护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建筑混凝土材料的用量。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选择一些质量差的建筑材料。为了确保施工中选用的混凝土标号合理,水泥砂浆配制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试验,以确保水泥砂浆配合比均匀,无分层析出现象。另外,混凝土结构在浇筑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内外温度及环境温度。在浇注状态下要进行适当的洒水处理,降低骨料温度,控制结构温度,并且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模板工程的安装,确保模板结构安装科学合理,避免各模板间的变形和开裂。同时,混凝土结构工程在浇筑时,应尽量减少整个结构工程的裂缝,明确各部分结构的受力情况,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在允许的范围内,避免各种材料和设备集中堆放、集中碾压。各类结构浇筑完毕后,要进行有效的养护处理,保证混凝土内外含水率达到有关要求,切实发挥养护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2.5外部温度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前,首先应对混凝土材料配比进行检测,确保满足后续施工的质量要求,降低裂缝产生的概率。因温度对裂缝产生有较大影响,因此应严格控制水泥投料,水泥水化热是混凝土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施工人员应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尽量减少水泥使用频率,若必须使用水泥施工,应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来减少制作混凝土时的搅拌散热,在搅拌混凝土之前使用冷水冲刷碎石从而减少热量产生。同时,控制温度还可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浇筑方式和时间,混凝土浇筑作业应避开炎热或严寒等极端气候进行,若必须施工则应采取相关温度控制措施。若建筑结构施工中使用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现场应安装冷却水管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降低混凝土内应力和内外温差,降低裂缝产生概率。
2.6注重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由于多种施工裂缝都是
在后期养护过程中产生的,所以需要将保温板等工具放置在初凝混凝土表面,避免阳光暴晒混凝土,从而产生膨胀裂缝和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必须定期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处理,避免水分过度挥发,降低凝结稳定性。为了避免浇筑施工裂缝的产生,还应做好施工人员管理,严禁施工人员踩踏混凝土板块,避免影响混凝土的平整性。管理人员应注重监控混凝土表面温度,避免混凝土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加大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做好施工裂缝检测与保障工作,以此减少浇筑施工环节的温度裂缝。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升,房屋建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此种情况下,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建筑美观度,对其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近年来建筑裂缝问题越来越常见,甚至可以说轻微的裂缝不可避免,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裂缝的类型,并且了解不同裂缝的特点及出现的原因,这样才能运用合理有效的技术达到预防、处理裂缝的目的,所以目前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出新的技术解决这一问题,达到有效控制和处理裂缝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学富.浅析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20,(16):107-108.
[2]鄢栋梁.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裂缝防治途径[J].大众标准化,2020,(07):14-15.
[3]郭大伟.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及解决对策[J].建材与装饰,2020,(0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