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恋
(厦门市仙岳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9)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其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和作用影响。方法:将就诊的符合精神病确诊标准的200例患者抽签法随机分组:常规组(10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100例)给予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观察分析两组的心理评分、精神状态评分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SDS、SAS评分方面,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0.05;精神状态评分方面,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0.50;护理总满意度方面,干预组(90.00%)高于常规组(78.00%),P<0.05。结论: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用于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其临床症状、精神状态改善显著,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精神病;心理护理;语言沟通;临床效果
精神病,即精神障碍症,属于精神科临床比较多见的疑难类疾病。它主要指的是患者受到心理学、生物学、社会环境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使得大脑功能失调,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情感、认知、行为、意志等活动障碍的疾病统称。大多数精神病存在进行性、长期性等特点,且基本不会自愈,需要及时就医治疗。目前,临床上对精神病的治疗主要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已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1-2]。下面,文章旨在研究和分析精神病临床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相关结果,择选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分析,以期更好的提高精神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纳排标准
1.1.1 纳入标准:①患者确诊为精神病;②患者能够进行有效交流;③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均完全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意识障碍;②患者存在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③患者不配合护理。
1.2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抽选的200例患者就诊科室均为精神科,就诊时间2019年01月至2021年01月,均确诊为精神病。患者中女性86例,男性114例;年龄18岁~59岁范围内,平均为(40.3±4.2)岁;病程时间在9个月~7年,平均(3.5±0.8)年。抽签法分组:常规组100例,女性47例,男性53例;年龄18岁~59岁范围内,平均为(40.0±4.4)岁;病程时间在9个月~7年,平均(3.3±1.0)年。干预组100例,年龄18岁~59岁范围内,平均为(40.6±4.0)岁;病程时间在9个月~7年,平均(3.6±0.7)年。经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方法
1.3.1 常规组 给予常规护理。具体为:①基础护理,如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生活干预等。②心理护理,即医护人员应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互信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心理特征及病情需要,制定针对性的疏导干预方案。尽量帮助患者提高自信心,消除负性情绪,改善心理行为。
1.3.2 干预组 予以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即对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方法同上),同时增加语言沟通护理。具体为:医护人员应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以亲切、和蔼、耐心、专业的态度同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多进行言语上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激发患者治疗信心和主动性。通过聊天等方式增加彼此间的熟悉和信任,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4统计学分析 临床结果采用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述;计数资料行X2检验,用百分比(%)表述。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如表1所见,两组治疗后的SDS和SAS指标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干预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精神状态
经过评分统计,常规组护理后的精神状评分为(63.1±4.7)分,干预组为(42.8±3.4)分,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满意度
如表2所示,通过随访调查,两组的临床总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病多是心理、生物、社会多方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且使患者产生情感、意志、认知等方面的障碍,因此在治疗时除了药物治疗外,专业、有效的心理护理也是尤为重要和必要的。
心理护理一直都是临床护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医学研究证实,心理干预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明显的辅助效果。通过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护理,能够有效解决其对自身疾病及临床治疗的诸多疑虑和问题,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信心及依从性,使其保持乐观、健康、轻松的良性心态,从而更好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3]。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语言沟通,能够通过鼓励、支持、善意的言语进一步增进护患关系,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放松患者情绪、心态,从而更好的改善其精神状态,达到控制和减轻病情的效果[4]。
本次研究表明,抽选的精神病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其心理指标(SDS、SAS)水平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也低于常规护理患者,临床总满意度为90.00%,高于常规患者(78.00%),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将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应用于精神病患者,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促进精神状态的恢复,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高,应该予以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柳婷.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用于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06):832-834.
[2]刘颖华,李梁生,陈淑燕.心理干预与语言沟通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4):150-152.
[3]刘平平.精神病患者护理中采取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其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196-198.
[4]牛雨晴.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9):235-236.
作者简介:李阿恋,出生于(1987年-07月16),女,汉,福建厦门,精神科9区,主管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精神科,单位全称厦门市仙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