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施治面瘫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8期   作者:叶柏林
[导读]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故又称为“口眼歪斜”
        叶柏林
        万田卫生院  341000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故又称为“口眼歪斜”。本病通常急性发作,忽然出现一侧面部麻痹,额纹消失,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闭目,皱眉,咀嚼,吹风受限等。病延日久,还可出现“倒错”现象。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口候记载:“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经急引颊,故口癖。”现代医学认为,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以致引起神经变性而致病。
        本人在诊治此病时,针药并施,分期施治,取得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 床 资 料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居多,无明显季节性。在所治病例中男性120人,占60%,女性80人,占40%。病程2天--半年。
治疗方法
一.中 药 治 疗
        本病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中经络,使经脉拘急,津液失布,经筋失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本病在初发时(1周内)多伴微恶风寒,发热,脉浮。遵“邪在外,汗之可也”以葛根,桂枝,麻黄,白芍,生姜,甘草组方治之,收效较速。病在1周后无恶风,表证已去,当搜风通络,化痰,缓急治之,以牵正散合葛根,白芥子,赤芍,白芍,甘草组方为宜。病延日久,气血皆损,久病入络,当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久病必瘀”之理,以四物汤加黄芪,葛根,全蝎,僵蚕,白附子,桃仁,红花组方治之,日久缓调,自当愈痊。
另外有一种耳后带状疱疹引起的面瘫,多为风、湿、热相关,治疗更为棘手,病程长,恢复更慢。


二.针 刺 治 疗
        遵“阳明经脉荣于面,经脉所通,主治所及”之意取穴。
        1.合谷(健侧)、睛明、地仓、牵正、迎香、人中。
        2.足三里(健侧)、丰隆、承泣、下关、颊车、攒竹、承浆。
        以上两组交替施治,三天一换,捻转留针20分钟,用电针治疗疗效更佳,但电流不能太强,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宜。
        治疗结果
        愈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占93%。好转:症状基本消失,笑时稍有歪斜占7%。总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一
        患者廖xxx,男,5岁,患儿于就诊前一日无明显诱因,晨起后家长发现其口角歪向一侧,急来我处就诊。查体:T36.5℃,P85次/分,R20次/分。心肺(-)。神经系统(-)。症见:口角歪向左侧,人中沟变浅,笑时更甚,右眼闭目障碍,流泪,微恶风,苔薄白,脉浮。诊断为右侧面瘫。给予葛根,桂枝,麻黄,白芍,生姜,甘草。3剂。每天一剂。针刺6天。于一周愈痊。
典型病例二
        患者袁xxx,男,69岁,时值冬月,患者发现口眼歪斜2天后,来院就诊,刻下见证:神清,肢体活动正常,口角向右侧歪斜,人中沟变浅,左侧咀嚼障碍,左眼闭目不能,流泪明显,吹风偏出右侧,有时恶风寒,舌淡红,苔白腻,脉浮。诊断为面瘫,给予葛根汤加茯苓、苍术5剂,针灸,地塞米松,维生素B,甲钴胺治疗。1周后面瘫稍好转,但左眼并发了角膜溃疡,后转院到地区医院住院治疗,半月后出院,角膜溃疡好转,面瘫如故。再诊见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濡。以四物汤加黄芪,葛根,全蝎,僵蚕,白附子,桃仁,红花,苍术,胆南星组方散剂治之,服用1月,诸症息除。
体会
        治面瘫病,有针刺者,有药施者。大凡药者治斯,以牵正散加减为常见,其收效较慢,针药并施,分期施治则收效较快,既缩短病程又节约病人经济。葛根,根深庞达,起阴气,治诸痹,有解肌生津之用,用治面瘫甚为合适。个人浅见,以示同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