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举忠 郑晨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266555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化管理在 ICU 人工气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我科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的78例人工气道患者实施系统化管理,以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的51例未实施系统化管理的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氧饱和度监测情况、高压并发症及1周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人工气道气囊监测正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除气囊高压并发症外及医护人员满意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气道管理有助于提高人工气道气囊压监测合格率,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
关键词∶ 系统化管理;人工气道; 气囊;护理
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首先应处理气道因素:呼吸道堵塞、误吸、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积极控制肺部因素:如肺不张、肺实变、肺水肿;人工气道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建立人工气道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系统化管理指在患者人工气道置管期间分析气囊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采取措施规避的—种手段。ICU 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气囊系统化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未实施系统化管理的人工气道患者51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70.4± 8.7)岁;置管次数;气管插管 21次,气管切开10次;平均置管(30.5 ±11.2)天;原发疾病∶肺部疾病 5例(36.6%),脑卒中5例(19.3%),休克5例(13.0%)创伤性疾病3例(7.5%),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 1例(4.3%),其他1例(6.2%)。选择 2020年5月至2021年4用实施系统化管理的人工气道患者78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72.0± 7.9岁置管次数∶气管插管75次,气管切开 35次;平均置管天数(28.3±11.0)天;原发疾病∶肺部疾病10例(36.0%),脑率中20例(18.5%),休克10例(12.4%),心脏疾病3例(9.0%)。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 予常规护理,要求每12 小时监测1次气囊压,避免气囊漏气。管理未予特别关注,通过医生查房、患者呛咳等监督护士气囊压管理,护士使用气囊测压表、指触法估算等方法测压。气囊充气方法有针筒充气、测压表充气等,管理中进行气囊压管理培训,知识来源于外出学习交流。观察组护士和护士长针对人工气道气囊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循证护理、查找关于气囊压监测的相关文献,通过反复培训,掌握气囊管理相关知识。
如①正常气囊压、监测频率、可靠规范的气囊测压方法;②提供充足的气囊测压表,方便取用;③强调可靠的气囊测压方法,减少指触法估算气囊压;④增加气囊监测频率,调节人力资源、机动执行 4~6 小时监测,调整和提醒中午、夜间易漏测时间段的监测;⑤持续质量改进规范监测执行力,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期抽查;⑥促使树立"没有异常气囊压,异常压力必定有异常原因"的理念,主动管理气囊压,做好交接,及时查找特殊患者高压才不会漏气的原因,并去除原因,落实改进措施。
评价指标 风险 管理前后人工气道患者的风险发生情况∶气囊监测情况(通过护士长、组长质控检查,通常在管床护士常规监测后半小时检查气囊压力)、气囊高压并发症及 1周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气囊压监测情况比较,观察组气囊压监测正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过高会影响气管内膜的血液循环甚至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神经麻痹、气管食管瘘气管瘢痕或狭窄等并发症;压力过低则不能有效封闭气道,不能正常进行正压通气,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结果显示,对照组气囊高压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
护理人员常用指触法估测气囊压力,操作方便但压力不准。实行气囊风险管理,规范气囊压监测方法,减少指触法评估、落实可靠的气囊测压表使用。结果显示,对照组气囊压监测正常合格率低于观察组。
气囊管理风险不仅涉及医护人员因素、监测方法、频率,还与患者体位、导管选择等因素有关。拍背、吸痰、吞咽功能等因素对气囊压有影响,长期置管、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气道软化及内脏鞘血管神经鞘等,均影响气囊的封闭功能。通过气囊管理风险意识评估,明确原因,就能针对原因及时调整、增加监测频率,杜绝—味地加大气囊压减少漏气。另外,导管的大小、湿化情况、型号也影响局部气囊压力,导管过小会出现小气囊高压状态。长期置管患者使用普通气管气囊持久压迫同一位置,更易导致局部皮肤压力性损伤。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 (11)∶816.
【2】陈姝怡,王海燕。 病毒性脑炎患者行机械通气并发气管食管瘘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4,13(3)∶297.
【3】 郭丽芬,王艳芳,周红波,等。 应用气管插管改善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肉芽组织增生患者通气的护理【J】. 护理与康复,2014,13 (9)∶ 913.
【4】 杨晶,何莺,尹建敏等。 不同体位对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套管气囊压力的影响【J】.护理学报 2010,17 (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