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琦楠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399
【摘要】目的 选择上肢手术患者,对其麻醉情况进行探究,以期证实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诊的70例上肢手术患者开展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研究组,每组例数为35例,前者在传统异感法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后者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通过观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综合评估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94.29%)较对照组(77.14%)高,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9.99%),P<0.05。结论 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的麻醉效果更佳显著,且安全可靠,可有效满足上肢手术患者麻醉需求。
【关键词】上肢手术;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麻醉效果;不良反应
作为常见手术类型之一,上肢手术麻醉的方式、入路较多,但以臂丛麻醉、肌间沟法较为常用,考虑与操作简便、镇痛时间长、对呼吸系统影响小等有关。近些年,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受到广泛运用,且在肥胖患者手术、老年手术中取得满意效果[1-2]。本研究就上肢手术患者开展研究,发现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成效显著,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入选标准:精神状态良好,积极配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级~Ⅱ级;对研究已知晓,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女性;有麻醉禁忌证;合并心理疾患、穿刺处皮肤感染/缺损、凝血功能障碍、外周神经感觉障碍等疾病;研究途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
本文符合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现结合上述标准,对我院上肢手术患者开展研究,随机纳入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5例,男20/女15,年龄23~70(51.67±9.35)岁。研究组35例,男18/女17,年龄25~70(53.29±10.05)岁。上述2组基线资料无差异。
1.2方法
安排同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麻醉师进行操作。
1.2.1麻醉前
所有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指导患者双侧患者手臂放松并自然置于身体两侧,拖布偏斜向对侧,取仰卧位,明确穿刺点,即前中斜角肌间沟偏中斜角肌前缘处。
1.2.2麻醉中
研究组: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1)准备绝缘针、心电图、神经刺激仪;(2)神经刺激仪的负极、正极分别连接绝缘针、患者皮肤;(3)待刺入皮肤,启动仪器,设定频率、电流分别为1.0Hz、电流1.0mA;(4)穿刺针接近神经干时,酌情调整穿刺针位置至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挠神经,即可调小电流,以0.2~0.3mA为宜,无效应肌收缩;(5)回抽无血,即可注入2~5mL1%利多片因+0.3%罗哌卡因混合液。
对照组:传统异感法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即以90°垂直刺入皮肤,深度为2~3cm,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穿刺的方向、角度至寻找异感;确定回抽无血,注入2~5mL1%利多片因+0.3%罗哌卡因混合液。
1.2.3麻醉后
待麻醉起效,开始手术
1.3观察指标
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头晕、血肿、血管损伤等):参照判定标准,评估麻醉效果,(1)优,无痛感,无需辅助药;(2)良,轻微痛感,基本可以耐受;(3)差,疼痛明显,不能忍受,需采用镇痛、镇静药,或是更改麻醉方式。优良率为优、良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为工具,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麻醉优良率、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
2结果
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的对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麻醉优良率增高,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降低,P<0.05,见表1。
.png)
3讨论
对于上肢手术,以往采用传统异感法麻醉方式,仅需依靠体表解剖标志定下进行操作,然而该方法麻醉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考虑与麻醉师的工作经验及操作熟练度有关[3]。临床实践观察发现,传统易感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取得良好地上干阻滞效果,然而中、下干阻滞效果欠佳,原因在于中、下干位置较深,容易阻滞不完全。再者,穿刺针的盲探操作会造成周围重要组织(神经、血管)的损伤。所以,临床应用受限。
随着神经刺激定位技术、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多种辅助手段技术在神经阻滞过程中得以运用,尤其是神经刺激仪技术,因成像直观、精准定位、操作简便等特点而广泛用于麻醉,减少血管神经损伤,提高定位目标神经成功率及神经阻滞效果,从而满足上肢手术麻醉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减短,且麻醉优良率较对照组高,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示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利用定位精准这一特点能快速完成操作,从而提高麻醉阻滞效果,保护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减少损伤。
综上所述,对于上肢手术患者而言,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是效果较为理想且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值得优选。介于此次研究样本量不足、结局指标不完善等局限性,今后仍需深入探究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价值,以促进该麻醉方式的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高升润,王惠霞,高成杰.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19,36(12):1081-1084.
[2]李宏峰,赵戈,李秋荣.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中的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0):3567-3569.
[3]黄俊明,陆庆鹏.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4):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