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华琴
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 311100
摘要:在缓控释药物方面对于膜控释药来讲,其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针对于膜控释药片剂,为了更好对其包衣技术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压制包衣技术、新型包衣方法、包衣膜与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膜控释药片剂;膜直接包衣法;包衣膜;压制包衣技术
引言:在现如今的制药领域,无论是对口服缓释的探究,还是对控释制剂的研发,都属于非常关键的方向。结合目前的情况来分析,可以选用很多种技术来实现对这种制剂的生产,尤其是包衣技术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同时也获得了可观的应用效果。
1.压制包衣技术
对于压制包衣的原理来讲,就是针对于包衣材料,在压力以及静电的作用下,通过对片芯的包裹会产生相应的衣层,借助压片机压制成型。对于敏感药物的包衣,这一方法有着很好的适用性,基于压制包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诞生了有关的压片机。另外如果物料有着理想的可压性,也可以选用此方法,除此之外,在对脉冲进行制备的过程中,或者对于给药系统的缓释,也可以利用这样的包衣方法。而对于静电干粉包衣而言,就是通过静电力的作用,从而实现包衣目标的方法。在七十年代人们选用一种共聚物粉末,并基于静电吸附原理从而生产出塑料薄膜包衣片,可以通过以下的步骤来进一步说明:针对于包衣塑料粉末,在其通过一定的高压电场之后,会附上相应的负电,在经过模圈的时候,因为正电荷与负电荷会彼此吸引,从而被吸附于内壁;接下来,推进模圈大概三分之一深,并且把一些细粉吸附于表面,另外对于离模圈相对远的粉末而言,由于存在相对高的电位,所以会被吸附掉下来,随之产生相应的吸附层;在粉末成型之后加至这一模孔,与模圈高度进行比较,厚度大概为其的三分之一;最终把上冲插到模圈里面,并且进行加压处理,与之类似,表面上产生了相应的包衣粉末,实现了压片以及包衣的动作。如果有必要的话,可对冲头以及模圈进行加热处理,以便能够更好熔融细粉,从而获取更为可观的包衣效果。通过对压片机的优化,从而诞生了干法包衣压片机要,和以往的压片机进行比较,这一机器有着较大的不同,存在着中心冲以及外周冲,能够有效处理一系列问题,比如芯片没有处于中心位置,一般来讲往往包含以下的步骤:对包衣层进行压制;然后压制芯片;最后对包衣片进行压制。通过对这一工艺的使用,可以实现对包衣肠溶片的生产。
2.膜直接包衣法
对于这一种方法来讲,就是针对于包衣膜以及片芯,需要对两者进行分开制备,然后再将二者共同成型的方法。就片剂包衣方法而言,主要是基于片剂表面,把包衣薄膜成型从而实现片剂包衣。
在此方法中,通过片剂会促使薄膜成型,将片剂附近没用的薄膜切除,再进行翻转,接下来会基于第二表面成型,并把附近的薄膜切除,能够让片剂进行全覆盖,从而实现包衣。相关人员还研发了自动包衣装置,在片剂供给器的传送下,片剂会先到达第一接收器,然后途径热成型装置,在其表面进行热压,从而形成一层薄膜,针对正负气压进行调节,片剂同薄膜之间就不会存在气泡。在这之后,片剂会进入切割激光器,将多余的薄膜切除掉,利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热压,其薄膜会存在包衣的部分表面上,接着进入切割激光器,将多余薄膜切除掉,进而在密封装置上,片剂会产生叠置薄膜层,从而将它们密封起来,在各个薄膜层间还具有很好的密封效果,最终实现包衣。这一方法攻克了包衣过程要进行手动翻转片剂的缺点,且在薄膜级片剂间还不会出现气泡,能够把已经成型的包衣薄膜覆在片剂上,让包衣变得更加紧密。以上包衣方法针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是不能进行使用的,由于该方法的温度应控制在150至200度之间,这样才能对包衣膜进行软化,并将其进行热合,使其覆到片芯上,把多余的包衣膜切除掉后,应继续进行热风,把这两层包衣膜叠置起来,这一过程可能会对药物稳定性造成影响。除此之外,以上方法对于包衣膜的制备并未进行介绍。
3.包衣膜与过程控制的探析
借助同包衣制剂一样的配方,可通过筑膜法及喷雾法等获得包衣膜,并对膜的性质和释药机制进行探究,从而能够选择更好的工艺。在进行包衣时存在一系列的工艺参数,比如较为常见的风速,都能够直接进行测量,不过部分信息还无法得到有效的测量,比如雾化形状及雾化粒度分布等。现阶段,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及离散单元方法等建模技术,都可以获取复杂的包衣信息。有关人员借助数字化视频技术,对片床动力学特点进行监控及模拟,对长时间发展下获得的信息进行了验证,具体来说,就是片剂正反面的包衣数量要大于其边上的包衣数量。针对过程分析技术来说,它主要是监测及控制产品质量的技术,但是在进行包衣时,采用过程分析技术往往会产生诸多问题。由于传感器位于灰尘及溶剂较多的环境中,因而其灵敏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另外,对于片剂运动而言,会让研究者很难得到可靠的数据信息。在过程分析技术中心还包含多项技术手段,如近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等。现阶段,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能够进行在线测量,比如利用该技术对包衣量进行测定,能够对药物释放速率进行预测。有关人员还借助在线拉曼光谱,进而达到了对包衣量监测的目的。除此之外,通过对TPI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对包衣膜厚度的测量。
结论:对于膜直接包衣来讲,其属于一种创新的方法:能够满足环保的要求,没有粉尘;可以达到自动化制备的目的;对于包衣膜厚度而言,是能够进行调控的,可以有效保障生产质量;能够结合药物的特性来设置相应的膜,便于对药品质量进行把控等。不过这一项技术需要利用较为独特的设备。针对于包衣出现的一系列客观问题,诞生了大量的辅助技术,可推广于工艺研究以及质控。伴随新工艺以及材料等的诞生,会不断健全包衣技术,同时在市场上会出现更多的膜控释药片剂。
参考文献:
[1]袁春平,区淑蕴,侯惠民.膜控释药片剂的包衣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50(02):139-147.
[2]李新城,王泽,朱伟兴,郭飞,朱斌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的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控释片剂释药行为预测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8(02):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