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治疗中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6期   作者:阎莉
[导读] 对比分析眩晕症治疗中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的临床治疗效果。
        阎莉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眩晕症治疗中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9年7月~2021年3月内接诊后循环缺血性性眩晕症患者80例,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取中心随机系统分组法划分组别后,予对照组(n=40)常规治疗,观察组(n=40)联合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统计血流动力学、治疗效果差异。结果:(1)血流动力学:治疗前,椎底动脉、基底动脉专科检查结果无组间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3月后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Vm较对照组均上升,差异显著,P<0.05。(2)治疗效果:治疗前眩晕症评分无显著组间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3月后DARS评分下降,且治疗有效率提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予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可在积极改善患者颈椎动脉血流情况后,改善后循环血运质量,以有效缓解病症,效果确切。
        关键词:眩晕症;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临床效果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眩晕症类型,颈动脉狭窄所致脑部供血质量下降是主要病因,高血压为主要原发病因,故当患者发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时,表明其存在较高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应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缓解症状,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西药治疗实施中,溶栓治疗措施是主要治疗方案,但仅具有一定症状缓解效果,缺乏对患者临床预后的有效改善[1] 。结合上述背景,本文特选择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为研究变量开展研究,分析临床效果,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本院2019年7月~2021年3月内接诊后循环缺血性性眩晕症患者80例,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取中心随机系统分组法划分组别后,予对照组(n=40)常规治疗,观察组(n=40)联合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
        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27岁,平均年龄(47.54±3.95)岁,病程2~5个月,平均(3.51±0.75)个月;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28岁,平均年龄(48.05±4.01)岁,病程2~6个月,平均(4.02±0.81)个月。患者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指标可比。
        纳入标准:(1)经临床确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者;(2)自主加入研究,自主思维健全。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眩晕者;(2)妊娠哺乳期患者;(3)治疗配合度极差者;(4)脱离研究者。
1.2方法
        常规治疗,即在明确患者血压、血脂水皮后予以相应降压、血脂调节药物治疗,配合饮食指导、健康指导。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口服,10ml/次,3次/日。
        患者均需连续服药3月。
1.3观察指标
        统计血流动力学、治疗效果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观察指标中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流动力学对比
        治疗前,椎底动脉、基底动脉专科检查结果无组间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3月后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Vm较对照组均上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血流动力学:治疗前,椎底动脉、基底动脉专科检查结果无组间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3月后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Vm、Vs较对照组均上升,差异显著,P<0.05。(2)治疗效果:治疗前眩晕症评分无显著组间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3月后DARS评分下降,且治疗有效率提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传统中医诊疗理论中指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主要病机为痰浊淤血,髓海不足、体虚感受外邪、肝风为主要致病因素,在疾病进展中可随症状发展,致使血脉损伤们在血管壁沉积物增加后,加剧后循环血供质量影响性,故需针对上述病机开展合理治疗。西药治疗实施中,降压、降血脂治疗的实施可在扩张颈动脉血管、减少血管壁斑块沉积基础上改善血流量,但缺乏对已形成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改善,故治疗效果不佳,且可随患者治疗周期延长,由自身机体耐药降低药物作用效果。故针对此类患者中医病机开展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治疗,则可借助药物成分活血化瘀及血管内皮功能维护效果,有效维持患者颈部血管的正常血供,积极缓解眩晕症病机,促进患者病症缓解,临床应用效果显著[2-3] 。
        综上所述,予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可在积极改善患者颈椎动脉血流情况后,改善后循环血运质量,以有效缓解病症,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 蔡亚梅,李跃林,沈跃玲,等.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眩晕瘀血阻络型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1):1-3.
[2] 张丽娟.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 心理医生,2018,24(29):142-143.
[3] 赵青云.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161-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