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汉升
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 广东佛山 528244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深化,医疗行业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和完善医疗管理体系,以提高医疗质量和运行效率,新时期在医疗事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智慧医疗就成为了各医疗单位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十三五期间,智慧医疗建设在广大医疗单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接下来现代化医院医院体系建设重点方向。本文通过笔者多年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经验并通过大量文献案例分析,总结我国智慧医疗平台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智慧医疗;互联网+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入应用,一方面推动了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另一方面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智慧医疗服务模式。智慧医疗的充分应用,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有利于医疗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交换,有利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现代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新医改后,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期,各地纷纷开始探索并建立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大力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我国步入智慧医疗时代新时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智慧医疗概念
智慧医疗英文简称WITMED,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医生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仍属于稀缺资源,这种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患看病难的问题,而我国医疗长期存在“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医院,轻社区卫生”的倾向,居民又过多依赖大型医院,更加加重就医矛盾,一号难求现象频发。因此,便捷快速的预约挂号成为用户对医院资源最大的需求。智慧医院是在智慧医疗概念下对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从狭义上来说,智慧医院可以是基于移动设备的掌上医院,在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现代移动终端作为切入点,将手机的移动便携特性充分应用到就医流程中。
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二、智慧医疗建设应用
由于国内公共医疗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医疗成本高、渠道少、覆盖面低等问题困扰着大众民生。尤其以“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为代表的医疗问题为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等问题都是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医疗资源两极化,医疗监督机制不全等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健康需求背景下,智慧医疗建设平台应运而生,使患者用较短的等疗时间、支付基本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真正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智慧医疗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
(一)智慧医院系统 由数字医院和拓展应用两部分组成。
数字医院由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医学影像信息的存储系统(PACS)、办公自动化(OA)、财务运营系统(HRP)以及医护工作站等系统组成。实现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
数字医院的核心系统是电子病历,它由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病人健康状况和医疗信息。包括门诊和住院诊疗的接诊,检查,诊断,治疗,处方和医疗医嘱、病程记录、会诊、转科、手术、出院、病案生成等全部医疗过程的工作平台。
拓展应用部分包括远程图像传输、大量数据计算处理等技术在数字医院建设过程的应用,实现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比如:远程探视、远程会诊、
自动报警、临床决策系统、智慧处方等。
(二)区域卫生系统,由区域卫生平台和公共卫生系统两部分组成。
区域卫生平台包括收集、处理、传输社区、医院、医疗科研机构、卫生监管部门记录的所有信息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包括旨在运用尖端的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帮助医疗单位以及其它有关组织开展疾病危险度的评价,制定以个人为基础的危险因素干预计划,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以及制定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比如:社区医疗服务系统,提供一般疾病的基本治疗,慢性病的社区护理,大病向上转诊,接收恢复转诊的服务;科研机构管理系统,对医学院、药品研究所、中医研究院等医疗卫生科院机构的病理研究、药品与设备开发、临床试验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
公共卫生系统由卫生监督管理系统和疫情发布控制系统组成。
(三)家庭健康系统。
家庭健康系统是最贴近市民的健康保障,包括针对行动不便无法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病患的视讯医疗,对慢性病以及老幼病患远程的照护,对智障、残疾、传染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监测,还包括自动提示用药时间、服用禁忌、剩余药量等的智能服药系统。
从技术角度分析,智慧医疗的概念框架,包括基础环境、基础数据库群、软件基础平台及数据交换平台、综合运用及其服务体系、保障体系五个方面。
基础环境:通过建设公共卫生专网,实现与政府信息网的互联互通;建设卫生数据中心,为卫生基础数据和各种应用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基础数据库:包括药品目录数据库、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PACS影像数据库、LIS检验数据库、医疗人员数据库、医疗设备等卫生领域的六大基础数据库。
软件基础平台及数据交换平台:提供三个层面的服务:
首先是基础架构服务,提供虚拟优化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及网路资源;其次是平台服务,提供优化的中间件,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门户服务器等;
最后是软件服务,包括应用、流程和信息服务。
综合应用及其服务体系:包括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平台和家庭健康系统三大类综合应用。
保障体系: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三个方面。从技术安全,运行安全和管理安全三方面构建安全防范体系,确实保护基础平台及各个应用系统的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可审计性和可控性。
三、智慧医疗建设问题
智慧医疗是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的结合物,体现了通信技术与现代医学的发展,以智能化的方式管理医疗需求,为公众带来治疗性与预防性的医疗服务。我国智慧医疗建设处于发展过程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目前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数据标准问题
随着医疗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医疗数据不断增加,每家大型医院每年可以增加几十 TB 的数据,其中医疗影像数据最为庞大,为医疗数据管理、存储以及加工带来了挑战。目前缺乏统一的数据收集标准,数据类型复杂多样,难以存储、提取、分析。数据的处理面临挑战,快速生成的数据需要及时处理,以应对紧急情况发生,而且浅层次的数据分析与挖掘难以为公共卫生提供健康指导。
(二)信息安全问题
智慧医疗对于健康信息的收集贯穿整个生命发展周期,人口健康信息的公布及使用缺乏管理规范,健康信息的隐私保护存在问题。健康数据不仅在卫生内部网络流传,还可直接链接到公共网络,因此数据一定程序上存在泄露与篡改的问题。数据的泄露不仅在于泄露本身,同时泄露的数据可对个体的随后行为进行预测、判断。缺乏相应的信息安全标准,成为智慧医疗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三)资源保障问题
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升级、维护成本高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政府或医疗机构自行买单也不切实际。智慧医疗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健康数据泄露以及医疗纠纷等责任不能明确界定。信息技术类项目繁多,各技术的应用标准也有差异,技术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受到质疑,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队伍,缺乏相应的规范化培训,医学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四)信息共享问题
各医疗机构通过自身的信息系统收集数据,各医疗设备公司另开发自己的软件系统,各数据库之间的共享亦存在较多问题。数据之间不能流通交互,人口的健康信息难以整合。由于行业、区域、技术等限制,信息的共享范围较小,信息的深度对接较难实现,比如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药企业、医疗卫生研究机构等部门,对于健康数据的需求较大,但数据的查看、应用权限未合理赋予,难以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五)评价体系问题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者主要关注智慧医疗技术的可行性及治疗功能,但智慧医疗的充分应用不仅取决于技术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公众对于智慧医疗的评价。随着使用者的与日俱增、环境的日益变化、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科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渗透,智慧医疗需要完善能够指导医疗建设发展的评估体系,并满足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四、智慧医疗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智慧医疗建设的存在问题,结合目前国内外智慧医疗建设现状、新信息技术和发展趋势,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用户认知
智慧医疗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用户知晓率和使用率还比较低。很多患者群体并不知道智慧医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这就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进行宣传,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使用智慧医疗产品为患者提供服务,在宣传推广智慧医疗产品和平台时,与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开展相关的讲座或培训,提高居民认知。
(二)加强信息整合,提高使用效率
数据是连接一切的纽带,因而数据的收集、分析以及共享显得至关重要,政府应提供一个更好的协同机制,建立信息质量建设标准,统一数据标准、格式、描述方式以及统计口径,对数据输入及时跟踪反馈;加强科研技术人才的培养,攻克技术难关,数据录入尽可能实现智能化,解决系统兼容以及存储问题,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鼓励检查结果互认,加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和规范管理。另外,严格控制新建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鼓励整合,提高信息利用率。
(三)构建用户服务评价体系
智慧医疗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除了研究技术提升,满足使用者的健康需求至关重要。应根据使用者和智慧医疗领域独有特征,构建使用者对智慧医疗服务的评价体系,根据用户评价结果对智慧医疗服务进行动态调整,多方位满足使用者需求。对于公共产品,政府将用户评价结果纳入相关机构的绩效考核,推动研发机构做出能惠及民生的好的平台。
(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政府在智慧医疗发展中应加强宏观引导,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其健康发展。首先,政府应对惠及全民的公共产品的智慧平台的投入产出、发展方向进行评估,不断完善现有平台的功能。建立立项机制,打破部门利益壁垒,防止各个部门为了自己的便利重复建设和无效建设。其次,加强明确有关健康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保障智慧医疗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最后,加强网络监督系统建设以防止数据的外泄或篡改。通过法律的强制性与规范性来进一步推动和指导智慧医疗发展,保障群众和医疗工作人员的利益,使医疗服务和管理行为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白徽志, 刘泽华. 基于"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J]. 通讯世界, 2020, v.27;No.359(4):58-59.
[2]石汤沐. 基于"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究[J]. 中国信息化, 2020, No.315(7):93-94.
[3]王攀. "互联网+"时代下智慧医院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v.19;No.72(1):64-67.
[4]陈沛,李晶辉. "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思考[J]. 中国信息化, 2020, No.315(7):89-90.
作者简介:蔡汉升,男,单位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科室:医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