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叶杰 代梦 【通讯作者】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多发伤患者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以我院2020年4月 -2021年4月收治的120例多发伤患者为例,观察记录并汇总患者具体急救抢救情况,分析急诊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急救措施。结果:经研究分析发现:多发伤患者就诊时间晚、损伤部位数多、体温过低、呼吸系统存在感染及ISS评分高,其死亡率越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多发伤患者在急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急诊多发伤患者;危险因素;急救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疗诊治水平的进步,疾病的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但社会高度工业化随之带来的是交通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率的有增无减。创伤,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等特点,是造成人类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我国的急诊医学起步相对较晚,急救网络构建不够完善,创伤中心的建设也尚未形成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下文就急诊多发伤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急救措施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2019年12月 -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多发伤患者为对象,观察记录并汇总患者具体急救抢救情况,其中男86例,女34例;患者年龄为25-76岁,平均年龄为(41.8±12.3)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急救室后,迅速给予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护,并采用ISS 方法对患者进行伤损情况评估。在急救期间,给予患者常规急救措施,如保暖、吸氧、止血等。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降颅压、限制性液体复苏等措施。患者经影像学诊断后,依据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分析多发伤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急救措施。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观察患者的就诊时间早晚、损伤部位数多少、体温情况、呼吸系统是否感染及ISS评分进行分析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对急诊多发伤患者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分析,数据统计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所有患者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体温、呼吸系统是否存在感染及ISS评分记录与比较,得出多发伤患者就诊时间晚、损伤部位数多、体温过低、呼吸系统存在感染及ISS 评分高,其死亡率就越高,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3讨论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对两个或多个解剖部位或器官造成的伤害,其中至少有一处危及生命。多发伤不是各部位创伤的简单叠加,而是伤情彼此掩盖且相互作用的症候群。
严重多发伤患者若能在创伤发生后1 h内接受快速有效的治疗,其早期死亡率将大大降低,因此,创伤后一小时被称作“黄金一小时”。基于以上理论与临床研究,我们认为,“黄金一小时”是创伤急救的关键干预阶段,能否在该阶段进行快速精准的诊断与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黄金一小时”创伤救治理念主要强调严重多发伤患者在送至医院急救中心后,应早期进行快速有效的确定性救治即急诊手术或急诊重症监护,缩短受伤至确定性治疗的时间间隔,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成功率。因此,通过“抢救室-急诊手术室-急诊重症监护”的急诊创伤一体化流程,对院内的急救组合进行优化,充分利用院内医疗资源,缩短急救各环节的反应时间,高度契合“黄金一小时”的严重创伤救治理念。
不同于传统分诊分科的创伤救治模式,一体化救治模式由急诊创伤外科医师首诊负责,并进行急诊抢救、院内损伤控制及确定性手术。由于急诊外科医师具备了普外创伤、骨科创伤、颅脑创伤、胸外创伤等各专业的技术能力,具备将专业性急救技术前移至抢救室的专业素质,因此,创伤早期的急救水平和反应速度得到提高,创伤救治的“黄金一小时”理念得以紧紧把握。建立规范的一体化创伤急救运行模式,重视多发伤救治的连续性和时效性,从而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充分体现了一体化救治模式的优势。
抓好院内急救是降低早期死亡率的关键。急诊抢救室实施院前急救后的进一步救命性治疗,同时为明确诊断辅以抢救室床边辅助检查;若有手术指征,同时对伤者进行术前准备。只有采取早期挽救生命的抢救措施与明确诊断相结合的模式,才能缩短无效治疗期,为后续多发伤救治赢得时间。
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手术,本质上是一种应急性的分期手术治疗,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为初期简化手术,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出血、感染及不稳定骨折的早期临时固定等;第二阶段为急诊重症监护复苏,促进患者全身生理机能的恢复;第三阶段是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时,择期进行的确定性重建手术。
急诊重症监护复苏也是创伤救治的重要环节,包括机体生理状态恢复及脏器功能动态监测。由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损伤范围大、失血多,创伤后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因此易出现休克、感染及全身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易导致脏器功能损害及全身并发症。这一阶段的治疗重点应放在多脏器功能的保护及对原发病损的进一步治疗,促进机体生理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后续康复治疗。因此,重症监护治疗是降低严重多发伤患者后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环节,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瑞涛.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11):1374-1375.
[2]陈海湛,陈玉生,高海军,赵国江.急诊治疗中多发伤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急救策略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4):7-10.
[3]陈昌锦.循证护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8):90-92.
[4]何东虾,卓小华,张文.预见性复温护理在急诊多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2):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