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溶栓治疗方式对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6期   作者:栗红娟
[导读] 探究急诊溶栓治疗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疗效。
        栗红娟
        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   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溶栓治疗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68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为3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急诊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急诊溶栓治疗的实验组,患者D二聚体、血浆BNP、纤维白蛋白等指标,以及治疗总效率、满意度、心率失常及衰竭概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指标,控制并发症发生,且便于操作,临床疗效较优,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梗;治疗有效率;预后指标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急性心梗是临床高发、致死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病症,其多发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发的动脉血流中断,而侧枝循环又无法实现替代性循环,如此,让心肌出现局部性严重缺血,进而引发梗死,因其发病快,一旦处理不当极可能危急患者生命,故而,目前,急诊介入式或溶栓治疗成为必然需求,急诊溶栓治疗作为一种常用手段,其操作便捷,可快速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最大限度减控心肌梗死的范围,促进冠动脉畅通,延缓病症发展,以将患者拉离“死亡线”,而为探究其临床的真实疗效,本研究将通过回归性分析方法,以实际病患为研究对象分析急诊溶栓治疗方法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为探究急诊溶栓治疗方法在急性心梗中的治疗效果,研究选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参照组男性及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12例,年龄43~71岁,平均 (33.25±4.02)岁;前臂、前下臂、后壁、下臂的病患分别为12例、5例、8例、6例;参照组男性及女性患者分别为18例,13例,年龄44~72岁,平均 (33.61±4.08)岁;前臂、前下臂、后壁、下臂的病患分别为14例、4例、7例、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表明研究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负荷急性心梗的临床诊疗标准,发生胸闷、心率失常、胸痛等症状的持续时间为30min以上;症状发生未超过12h[1];无急诊溶栓治疗的禁忌症;签订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存在出血倾向、高血压、夹层动脉瘤、肝功能障碍及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遵从性差或拒绝接受实验者。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也即通过心电图初步诊断,对于确诊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吸氧处理,可让其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硝酸异山梨醇等心梗急救药物,可根据病症进行1周的肝素抗凝治疗,并为患者持续注射3天的生理盐水+硝酸甘油[2],将其送至急诊ICU实时监测病情,嘱咐其静卧休息。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急诊溶栓治疗,首先应排除急性心梗患者是否存在溶栓禁忌症,而后在正是溶栓前,需让患者分别嚼服300mg的阿司匹林、波立维,静注300U肝素,使用5-10mL无菌注射用水+18mg瑞替普酶[3],静注2min以上,30min后重复,而后,在溶栓30min后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Q12H。而且,在进行急诊溶栓治疗时,应该注意在给予患者静脉肝素治疗的同时,若确诊患者存在STEMI护需马上进行肝素化,给予4000U普通肝素进行静脉注射,而后,再12U/kg·h静脉滴注,而使用特异性纤溶酶进行急诊溶栓治疗后,需持续静脉滴注肝素,且在溶栓后,持续检测APTT或ACT48h。


        1.3评价指标
        为实测急诊溶栓治疗方法对于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选用治疗有效率、满意度、心率失常及衰竭概率,以及溶栓治疗后患者D二聚体、血浆BNP、纤维白蛋白等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对比其与参照组的差异。其中,显效,为治疗后急性心梗患者的胸闷、胸痛等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有效,为患者临床病症得到了有效改善,无效,为患者林擦混症状持续恶化或未见改善,治疗总效率为(有效+显效)×100%,治疗满意度以本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为准,满分为100分,划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3个等级,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方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想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可得,给予急诊溶栓治疗的实验组,其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55%、41%、4%,治疗总效率为96%,,明显优于给予常规治疗的参照组,其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38%、36%、26%,治疗总效率为9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急诊溶栓治疗方法对于急性心梗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2.2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心理失常及衰竭概率比较
        结合上述方法,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可得,给予急诊溶栓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达到了93.5%,明显优于参照组的61.3%,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失常、心衰概率9.7%、6.5%,明显优于参照组的29%、22.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然,急诊溶栓治疗可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改善病症。
        2.2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指标变化比较
        通过数据分析,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急诊溶栓治疗后7d,血浆BNP、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有显著下降,分别为(102.6±21.2)、(3.03±0.18)、(0.56±0.20),较常规治疗的参照组(151.2±49.6)、(4.02±0.28)、(0.79±0.25)有明显优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束语
        急性心梗是困扰人类健康的“恶疾”,因“心肌就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此时来势凶猛且发展迅速,其救治需秉承快、准的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的给予治疗,及时恢复心肌再关注,以缩短心肌缺血时间视为关键。而急诊溶栓治疗满足该需求,上述研究以其为治疗手段,分析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验证了其较一般常规治疗在治疗效率、并发症控制及预后恢复均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帅.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6):63+78.
        [2]贺业健,刘晓云.溶栓治疗和PCI治疗对急性心梗患者血浆BNP、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0):61+64.
        [3]韦深,蔡洁丹,高洪丽,郑楚忠,张万霖,唐万兵.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08):958-9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