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对比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6期   作者:邹英威
[导读] 研究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邹英威
        荣成市中医院,山东省荣成市,264300
        摘要: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所选时间为2019年9月到2020年10月,主要针对腹股沟疝患者,以统计学方法开展分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的作为对照组,以腹腔镜疝修补的作为观察组,两组各43人,然后从手术指标、住院指标、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指标方面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结果:对比手术时间,两组差值较小,P>0.05;
对照组患者出血量(45.29±5.28)ml、疼痛持续时间(54.21±4.76)h、首次下床时间(4.73±1.04)d、住院时间(6.79±1.27)d,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研究组上述指标依次为(23.75±3.76)ml、(33.6±3.48)h、(3.25±0.43)d、(4.85±0.76)d和7.14%,研究组具备优势(P<0.05);术后3月进行回访,研究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短(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具备更强的适用性,能够有效加快患者恢复,除不良症状,推广应用价值更强。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效果对比
        腹股沟疝在临床中一般多发于男性,其指的是在腹股位置存在包块,具体分为直疝和斜疝,后者发生率相对较高。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作为常用治疗方法,经长期研究使用,虽然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并且恢复时间较长[1]。而在现阶段腹腔镜日益普遍,为腹沟沟疝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文章就探究了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在腹沟沟疝中的应用,具体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9月到2020年10月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43人,男41人,女2人,人均年龄(47.69±5.39)岁,斜疝和直疝分别有29和14人;研究组43人,男39人,女4人,人均年龄(46.93±5.79)岁,斜疝和直疝分别有31和12人。其中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不具备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患者术中采取平卧位,在硬膜局麻起效后,选择腹外斜肌位置切口,然后游离肌腱膜与脂肪组织,将腹股沟韧带、斜肌等暴露出来;游离精索确定疝囊位置,切开内环口筋膜入腹膜前间隙,将轻质网片置于其中,有效将耻骨肌孔进行覆盖,之后就可进行缝合。
        研究组: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也需要以平卧位进行全麻,然后在肚脐上方建立气腹,在肚脐两侧各建立操作口,对腹腔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之后再逐层将腹膜组织进行分离,直至疝囊彻底暴露出来,之后将疝囊、精索进行分离,并将疝囊取出,游离周围组织,然后把疝修补片覆盖在腹膜外间隙,遮盖肌孔,并进行固定。最后解除气腹,缝合手术切口。
        1.3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2)住院指标: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3)并发症:统计患者中感染、血肿、尿潴留的发生率;(4)三个月后进行随访,统计患者各相关症状的消失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分析处理都是通过SPSS22.0软件来完成的,数据在处理完成后按照(±s)和n%的形式来进行表示,用X2和t来进行检验。只有在P<0.05的情况下,才能够说明数据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指标统计
        回顾研究组患者整个手术及住院过程,手术时间(47.82±3.39)min    、术中出血量(23.75±3.76)ml、术后疼痛持续时间(33.6±3.48)h、首次下床时间(3.25±0.43)d、住院时间(4.85±0.76)d;而对照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分别为,(46.48±2.93)min、(45.29±5.28)ml、(54.21±4.76)h、(4.73±1.04)d、(6.79±1.27)d,对比两组指标,在手术时间方面,两组相差数值较小,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不具备意义;对比其他几项指标两组间的指标差值较大,并且研究组具备优势,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详细数据可参考表1。   

        2.3两组术后随访情况统计
        通过术后随访,研究组患者腹股沟麻木消失时间(40.82±3.69)d、异物感消失时间(27.97±4.76)d、腹股沟硬结消失时间(38.64±3.76)d;对照组患者的上述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50.48±3.93)d、(43.25±6.19)d、(50.73±4.21)d,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短,P<0.05。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3讨论
        在临床中,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尤其对于成人,在发病后疝块会不断增大,并对腹壁造成压迫损坏,长此以往就会引起嵌顿、绞窄等更为严重的并发症状,危及患者生命[2]。开放式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是通过人工生物材料对腹股沟后壁进行强化,该技术在长期使用中经验证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3]。
但腹腔镜手术由于更具先进性和实效性,在疝修补方面效果更佳,能够进一步减少对腹股沟管的破坏,出血量少,创口小,在恢复方面具备更强的优势[4]。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比对两种不同方法,两组的手术时间基本相同,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腹腔镜需要建立气腹和操作口,所以所需时间较长;但是在其他指标的对比中,具备优势的均为研究组,并发症风险低,发生率定为7.14%,同时,症状消失、住院等时间也都相对较短,P<0.05。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加快腹股沟疝患者的康复,应该积极进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东旭,崔勇.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z2):348-349.
        [2]孙雪峰.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6):703-705.
        [3]周宗平.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3):1-2.
        [4]曹云,田君,彭应勇,等.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20,41(2):405-4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