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铭卿 夏佳燕 沈建新 朱永伟
海盐县中医院 浙江 嘉兴 314300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我院2019年1-12月慢性糜烂性胃炎(寒热错杂型)门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加味半夏泻心汤(自拟)治疗,均为我院颗粒剂,每1贴做成2包,每日2次,每次1包。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 9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加味半夏泻心汤对慢性糜烂性胃炎(寒热错杂型)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 加味半夏泻心汤; 慢性糜烂性胃炎;寒热错杂型
慢性糜烂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的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西医以抑酸药(包括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治疗。中医药在治疗糜烂性胃炎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有疗效可靠、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的特点,我科和浙北消化中心合作,通过改良经典方剂半夏泻心汤,对所选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寒热错杂型)予以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据 1990年悉尼胃炎分类法,胃镜确诊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男 10 例,女 20例; 年龄37. 4±5. 2 岁; 病程 2.5±0.5 年。对照组 30 例,男 11 例,女 19例; 年龄 36. 9±5. 3 岁; 病程 2. 6±0. 8 年。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情况相近,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加味半夏泻心汤(自拟)治疗。乌贼骨15g ,浙贝母12g,半夏12g,黄芩9g,党参9g,干姜6g,黄连6g,炙甘草6g。以上均为我院颗粒剂,每1贴做成2包,每日2次,每次1包。对照组用西药治疗,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天1次,晨起空腹口服,瑞巴派特片 1片,1天3次口服,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每周复诊一次,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4周后随访。治疗期间禁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并调畅情志。
1. 3 疗效标准
1. 3. 1 临床症状疗效判定 临床痊愈: 上腹部疼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显 示其胃黏膜明显好转达轻度。显效 :上腹部疼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显示其胃黏膜好转。有效 :上腹部疼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有所减轻,胃镜检查显示其胃黏膜的病变范围明显缩小1/2以上。 无效:上腹部疼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未减轻,胃镜检查显示其胃黏膜的病变范围未缩小。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以 SPSS19.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 χ2 检验。检验水准α=0.05。数据对比若P<0.05,则对比数据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n%)
组别 例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5(16.67) 13(43.33) 10(33.33) 2(6.67) (93.33)
对照组 30 3(10.00) 9(30.00) 11(36.37)7(23.33)(7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上皮破损,但未达到肌层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目前比较公认的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胃酸分泌、自身免疫、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其他因素等引起。临床表现多以上腹疼痛或不适、胀满、烧心、反酸、嗳气为主要症状,但亦可无任何症状。该病主要靠胃镜确诊。治疗分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西医以西药可静脉或口服抑酸药(包括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中医主要口服中药为主,该病根据主证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反酸”、“嘈杂”等范畴,多为饮食失调、劳逸过度、七情失和、外邪犯胃、脾胃虚弱等因素引起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而发为本病,治疗上按照不同诊断和分型进行辨证论治。西医在治疗该病虽有较好疗效,但存在停药后容易复发、副作用多、易耐药等问题。中医中药在该病治疗上具有疗效可靠、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的优势,逐渐成为医生和患者的治病理想选择,但目前对慢性糜烂性胃炎诊断复杂,辨证论治、分型治疗繁琐,对西学中和西医专科消化科医生来说不容易掌握,目前有很多对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的临床研究,加味半夏泻心汤有不同的加味方法,仁者见仁,疗效不一,这不利提高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率,也不利于专方在专病的推广使用。我科通过临床观察,本病多见寒热错杂,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为主,系由半夏泻心汤和乌贝散合方组成:(1)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方中半夏散结消痞、降逆止呕,故为君药;干姜温中散邪,黄芩、黄连苦寒,邪热消痞,故为臣药;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脾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临床应用以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为辨证要点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2)乌贝散:组成:海螵蛸、浙贝母。方中用海螵蛸制酸止痛,收敛止血;浙贝母化痰散结消痈。临床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泛吐酸水、嘈杂似饥;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我们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寒热错杂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且价格低,依从性好,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万岱,李军祥,陈治水,等,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38-743.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8-129.
[3] 董丽华,马杰.乌贼骨粉、白及粉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6):4242.
[4]王文红,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 32 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18(103):207.
[5]周攀 ,陈念芝 ,王雅雅 ,孔文霞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7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