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娣娟
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省绵阳市621100
摘要 目的 分析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采取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取2017年7月-2019年9月间收治的8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的对照组,另一组为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实验组,两组各有患者43例,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抢救成功率上看,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从急救时间上看,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从对护理的满意度上看,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采取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诊危重症;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临床疗效
急诊科是医院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科室。各种危重症患者都需在急诊科进行急救护理治疗。而急诊危重症患者一般都是发病急骤,病情很危重,而且病情变化较快,所以提高急诊急救护理的效率与质量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1]。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观察对象,分析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现将内容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为2017年7月-2019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86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急诊急救护理,另一组为实验组,给予患者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两组中各有患者43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各有23例与20例,年龄范围在20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3±3.12)岁;实验组中男女患者各有25例与18例,年龄范围在22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48±4.25)岁。经比较后得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本组常规急诊急救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快速分诊、检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生命体征、医护人员配合进行抢救,抢救后做好后续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
实验组:给予本组患者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1)在现场急救中,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当与现场的急救人员保持电话畅通,并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同时预计患者的到院时间,并全方面的了解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病史等相关信息,做好提前准备工作;(2)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分诊,主要分为重症类以及危急类。重症类的患者其病情变化较快,同时还会伴有潜在的危险。重症类的疾病类型包括:多发性骨折、外科急腹症、严重创伤患者以及心肌梗死等;而危急类患者通常生命体征已经不稳定了,而且还会伴有休克、大出血、呼吸骤停的现象。根据分诊的结果,快速完善急救准备工作;(3)在患者的急救过程中,给予患者吸氧,以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2];(4)与辅助科室提前联系,待其做好准备工作之后,立即将患者送去检查。在对患者进行急救前,要将需物品提前准备好,以确保急救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急救之后,急诊护理人员需要与病房做好交接工作,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的转入病房。
1.3疗效判定
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包括:抢救成功率、急救时间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发放,对本次护理的满意情况进行统计,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2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的比较
如下表一所示,从抢救成功率上看,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临床急救工作是否及时是影响急诊危重症患者生命安全的所在,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急救前,急救人员一定确保各项准备工作均能有效完成,从而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如果护理人员出现了个差错,则会导致延误患者的抢救,从而影响抢救效果,如情况较为严重,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科学、合理、有效的抢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来讲意义重大[3]。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抢救模式,可以减少或避免急救人员发生工作失误,时其端正工作态度,提高抢救患者的积极性,从而改善抢救的效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也可看出,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述所述,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琴,冉柳.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20).
[2]严海龙.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8,31(1).
[3]周娟婷.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J].健康之路,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