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神经外科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泵入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镇痛,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阵痛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天NRS评分、Ramsay评分、ICP水平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5天其疼痛程度明显改善、镇静效果及颅内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使患者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并降低患者颅内压水平,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颅脑损伤;程序化镇静镇痛;镇静效果
引言
颅脑损伤是一种损伤性极强的重型疾病,该病常常因坠落、交通事故、重器击打等意外事件造成,其病情复杂多变,病情危急,严重者直接致残甚至死亡[1]。临床上对颅脑损伤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由于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损伤、低氧血症等极易导致其出现烦躁、焦虑、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绪。患者的负面心理不仅对术后病情观察造成严重的干扰,还会加剧病情进一步发展,引发其他并发症[2]。有研究表明,采用适度的镇静镇痛护理可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所带来的的焦躁、烦闷、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其中37例因交通事故致伤;25例因跌落致伤;24例因重器击打致伤。将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23-68岁,平均年龄(52.3±3.5)岁;观察组男性18人,女性25人,年龄范围21-70岁,平均年龄(54.2±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并持续泵入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镇痛。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程序化镇痛镇静及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由主治医生和护士组成的程序化镇痛镇静控制组。根据患者的综合体征和临床表现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镇痛镇静方案。通过NRS评分、Ramsay评分对效果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3]。②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根据NRS、Ramsay评分标准,对患者药物泵入速率进行适当的调整。若在镇痛镇静方案实施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其他的临床操作,则需要增加药物泵入量,待临床操作结束将药物恢复至原剂量。③心理干预。每日晨间唤醒患者并暂停药物泵入,对患者告知其当前病情及状态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合患者的意识状态、情绪状态及综合生命体征调整药物泵入剂量及速率。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5d后镇痛效果(NRS)评分、镇静效果(Ramsay)评分、颅内压(ICP)水平等指标。其中镇痛效果采用NRS评分标准,以<6分为镇痛有效;镇静效果采用Ramsay评分评分标准,以3-4分为镇静有效。
1.4统计学软件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以t和χ2检验,以P<0.05为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5d NRS评分为(3.65±0.28)分、Ramsay评分为(3.58±1.32)分、颅内压(ICP)水平为(12.36±1.58)mm Hg,而对照组数据依次为(4.56±0.32)分、(4.96±1.43)分和(13.85±1.72)mm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常见的治疗手段是持续性静脉泵入镇痛镇静类药物,其作用是保证为患者提供恒定的血药浓度、提高镇痛镇静效果,缓解医疗工作者对该类病人的护理工作。但其存在药物堆积、镇痛镇静过度等缺点,极易引发患者不良反应。为了解决这种不利局面,避免镇静镇痛药物给颅脑损伤患者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为患者制定有效的镇静镇痛方案显得尤为重要[4-5]。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措施术后5d,其镇痛效果(NRS)评分、镇静效果(Ramsay)评分、颅内压(IC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措施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而且完美的规避了传统用药给颅脑损伤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患者颅内压水平,改善患者因术后疼痛所带来的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从而使治疗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华辉, 张刚利, 张豪,等.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 v.50;No.315(01):116-120.
[2]庞璐, 王强, 李兴华,等.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及护理干预研究[J]. 家庭医药, 2019(9):276-277.
[3]董慧君. 循证心理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抑郁患者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0, v.47(04):197-199.
[4]瞿如意, 傅晓燕. 护理干预措施联合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法对ICU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026):21.
[5]李莉, 张丽娜. 优化镇痛镇静 加速重症患者康复[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