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空肠营养管护理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6期   作者:王慧艳
[导读] 探讨危重症患者经空肠营养管提供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
        王慧艳
        咸阳市中心医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经空肠营养管提供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了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划分为了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的是胃管提供营养支持,实验组40例采用的是空肠营养管提供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以及置管以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进行了对比。结果:在实验组预后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实验组(10%)则明显要比对照组(32.5%)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经空肠营养管提供营养支持效果比较明显,不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而且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空肠营养管;护理效果
引言
        ICU危重症患者由于创伤、感染等原因,机体长期处于应激、高分解、负氮平衡状态,有研究显示,国外80%以上ICU重症患者受胃肠道营养摄取及吸收限制等因素影响,发生营养不良等情况,我国营养不良发生率也超过50%。随着肠内营养理念的不断深入,有文献指出,重症患者48h内开通肠内营养,可有效减少胃肠道出血、感染、病死等情况,缩短住院天数。然而,早期肠内营养易造成患者误吸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而此次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了研究对象,针对危重症患者空肠营养管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了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针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由表1针对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并没有发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胃管护理法,如患者保持清醒则要求其坐着,如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下则保持平卧,头微微向后仰起。对鼻腔进行清理,对胃管长度测量,通过石蜡使胃管更加润滑,胃管插入时先对鼻腔进行畅通操作,如果患者清醒,当胃管插入至15cm时引导患者做吞咽动作,便于胃管更好的推进,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则将头托住,下颌慢慢向胸骨柄靠近,将胃管缓缓插入。将胃管固定于颊部与鼻翼处,用胶布粘贴,为避免胃管滑落可用纱布包裹住胃管末端。
        实验组采用空肠营养管护理法,医护人员在置管时不需要将患者移动,将10mg胃复安静脉注射,在10秒钟以后可将胃肠营养管慢慢插入,导管位置确定采用的是听诊法、真空试验、吸引术结合的方法,在插入85-120cm的时候,对幽门导管定位进行查看,也就是幽门后喂养,采用的是500mL肠内营养乳剂持续性进行鼻饲,最开始的时候是20m L/h,慢慢加量为40~60mL/h,以病情为依据可进行适当调整。灌注喂养液要用到加热器、输液器,直接连接营养管,在经过35~37℃加热后确保滴注匀速。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一是对置管进行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对喂养液及时调整,可将鱼汤、鸡汤等流食适当加入。如果患者头脑清醒,则将温度适当喂养液进行滴注,引导患者自主吞咽,如果患者有焦虑情绪则采用镇静药滴注法,如果患者昏迷,需要将喂养液输入到营养管中,直接给患者补给。二是后期进行护理,置管结束后,观察患者病情,用碟型胶布将营养管置于鼻翼,通过高举平台法将外露部位固定在脸颊。营养管周边皮肤可用酒精擦拭,管腔冲洗使用温开水,以免发生堵塞。若患者有咳痰或者返流情况则要将痰液及时吸出。喂养管末端位置判断时采用的是听诊法,确保其在空肠内,同时还要严格把握好喂养液滴注的速度以及用量,以免患者出现腹胀、腹泻。
1.3观察指标
        针对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临床预后的情况进行比较:患者无临床症状视为治愈;临床症状有改善视为好转;病情未控制住,在经过治疗后患者去世视为死亡。
        针对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置管以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进行比较:腹胀、腹泻、返流、误吸、肺炎。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分析采用的是SPSS22.0统计软件,(±S)表示的是计量资料,检验的时候用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是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临床预后情况对比

        由表3针对两组患者在置管以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进行对比,其中对照组为32.5%,腹胀的有3例,腹泻有3例,返流5例,误吸1例,肺炎1例;实验组为10%,腹胀的有2例,腹泻有1例,返流0例,误吸1例,肺炎0例,实验组明显要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治疗已被确定为一种治疗手段,而非辅助治疗方法。早期肠内营养开通,保持了患者胃肠道功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同时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通常情况下会通过胃管的方法将营养液输给患者,此方法极易使患者感到不适,同时并发症发生几率较大,所以在临床应用时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本身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就非常大,所以如果通过胃管给予营养支持,极易使患者较大创伤,对于病情的恢复非常不利,而采用空肠营养管置入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患者移动,规避了搬动时可能发生的风险,痛苦感、医疗费降低,是当前很多危重症患者选择的最佳护理方法。而此次通过对危重症患者空肠营养管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组采用的空肠营养管护理法临床预后总有效率为97.5%,而对照组采用的胃管护理法预后总有效率为82.5%,实验组明显要比对照组高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10%,与对照组32.5%相比较,明显要低一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针对危重症患者采用空肠营养管护理的方法临床效果非常显著,不仅降低了感染率,而且在预后整体有效率较高,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马梅,王丽丽,曹霞.危重症患者空肠营养管的应用与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0):86+103.
[2]官冬娣,陈新玉,潘佩玲.空肠营养管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0):175-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