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华 赵东梅
商水县中医院 466100
【摘要】目的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本院于2019年10月-2020年12月纳入的7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后分别给予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应用成效。结果 对比参照组,观察组NIHSS评分较低,FMA及ADL评分较高;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行康复护理,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能力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脑卒中;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引起的脑血管损伤,在产生脑组织以及病灶性损伤后,很容易引起脑卒中症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生命。治疗期间,为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就显得非常关键[1]。本文针对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本院于2019年10月-2020年12月纳入的7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参照组37例,男女分别20例和17例,年龄范围为41-76岁,中位年龄为(64.77±2.31)岁,观察组37例,男女分别21例和16例,年龄范围为42-76岁,中位年龄为(64.80±2.06)岁。患者性别年龄等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参与研究的患者经检验均确诊为脑卒中;所有患者均可正常沟通和交流,不存在脏器功能损伤。排除标准:将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模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除;排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参照组
该组实行常规护理。依照神经内科相关规范展开护理,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合理用药,并讲述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1.3.2观察组
该组展开康复护理。①心理指导。因为该疾病具有特殊性,大部分患者心理负担严重,其依从性较低,对此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展开针对性护理指导,提高其配合度。②肢体运动功能护理。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将药物治疗和针灸、理疗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同时也可以指导患者展开功能训练,可以按照其活动方向、范围等展开针对性练习,并按摩患者肢体,指导其坚持训练,一般在发病4天之后可以指导其康复训练,对于高血压患者,则要告知其控制饮食,并监测血压水平变化。③功能训练。护理人员要按照患者病情展开主动和被动运动,病情早期,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则可以对其实行被动活动,主要是对其肌肉进行按摩,对各肢体关节行外展、屈伸、内旋等活动,依照患者耐受程度调整活动量,每次30分钟,每天三次,注意对运动时间以及运动量进行合理控制;患者病情好转后,可以指导其展开主动活动,鼓励其放松、收紧肌肉、屈伸关节,其肌力达到强化后则可对其实行坐位练习指导,之后可逐渐向平衡练习、站位练习、行走训练等进行过渡,并展开生活指导,强化其自理能力。④吞咽功能障碍训练。首先对患者实行发音训练指导,并展开咀嚼肌和舌肌训练,之后可进行喉抬高、摄食训练、张口训练、吮吸训练等,进食期间保持坐位或半卧位,避免引起呛咳。⑤并发症护理。对患者导尿管尿液量、颜色等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则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展开口腔护理,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抬高下肢展开被动运动,降低溃疡、深静脉血栓风险;及时对输液部位进行调整,减少静脉炎产生。⑥体位护理。辅助患者保持患侧卧位,使其患肢和关节能够承受一定压力,强化其肢体感觉以及对肢体的刺激,进而实现对痉挛的抑制。
1.4观察指标
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详细记录[2]。
1.5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描述计数资料、(±s)描述计量资料,分别行卡方、t检验;若组间值P<0.05,则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的NIHSS、FMA以及ADL评分
相比于参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较低,FMA以及ADL评分较高,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userUpload/45(3241).png)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急促,主要是由于血液流动受阻所造成的大脑损伤,临床中主要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极为常见。患者疾病产生后通常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出血等为主要表现,经治疗后患者依旧会伴随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损伤,为了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治疗期间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而促进其机体恢复。
在康复护理中,其护理重点在于心理护理,通过情绪疏导,能够使其保持乐观心态。对于脑卒中患者,其脑部神经损伤通常以肢体痉挛为主要表现,科学有效的功能训练对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抑制异常肢体运动,能够通过正常反射刺激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研究表示[3],虽然患者存在神经缺损,但其中枢神经系统代偿有利于重建神经系统,所以康复护理的实行,能够缩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康复护理在康复医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还是促进其运动功能的尽快改善都极为有利。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如果其并没有获得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患肢肌肉、关节很有可能会产生萎缩和变形现象,进而引起功能障碍。而康复护理的实行,患者的运动功能可以获得有效改善,再加上心理指导,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和配合度,有利于患者恢复。分析研究结果,对比参照组,观察组NIHSS评分较低,FMA及ADL评分较高;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行康复护理,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能力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都是极为有利的,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郑怡,林美英,陈瑜.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1):128-130.
[2]杨阳.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208-210.
[3]姚贵南.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人人健康,2020,No.519(10):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