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6期   作者:张梦琳
[导读] 将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骨科手术住院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9例。
        张梦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100029
        摘要:将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骨科手术住院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9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同时排除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传染性疾病者,依从性不佳者。研究组中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32~83岁,平均(56±9)岁;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18例,盆骨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7例,胫骨骨折4例;手术时间43~128min,平均(67±9)min。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30~84岁,平均(57±8)岁;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16例,盆骨骨折17例,股骨颈骨折6例,胫骨骨折6例;手术时间45~123min,平均(67±9)min。2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干预;骨科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影响
        手术是骨科患者常见治疗方式,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促进患者身体康复。由于骨科手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极易诱发各种并发症,从而进一步延长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相关研究表明,给予骨科手术住院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但常规护理无法满足患者及临床需求。预防性护理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护理模式,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性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康复。现阶段,预防性护理被逐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均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对49例骨科手术住院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骨科手术住院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9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同时排除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传染性疾病者,依从性不佳者。研究组中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32~83岁,平均(56±9)岁;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18例,盆骨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7例,胫骨骨折4例;手术时间43~128min,平均(67±9)min。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30~84岁,平均(57±8)岁;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16例,盆骨骨折17例,股骨颈骨折6例,胫骨骨折6例;手术时间45~123min,平均(67±9)min。2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检查,讲解病情状况并告知禁饮、禁食时间及术后护理配合要点;术中、术后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吸氧,并持续观察其伤口是否出现感染、出血等症状;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康复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创建预防性护理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护理人员,其中护理人员工作时间需超过5年,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搜索骨科手术、预防性护理等相关知识,寻找临床依据,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预防护理方案。(2)预防性健康指导:可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播放视频及开办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宣教骨科手术住院患者并发症预防等相关知识,包括并发症发生原因、主要症状及处理方法等,同时讲解进行早期科学康复训练必要性和重要性,促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早期康复训练。(3)预防性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耐心、亲切地进行语言沟通,鼓励诉说内心想法,给予针对性讲解和心理疏导,促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4)并发症预防:①压疮: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术后合理摆放肢体,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种体位;同时,还需尽可能地避免膝、胫及髂前上棘等骨质突出部位受压;另外,对受压部位进行定期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压疮的发生;②发热:护理人员需定时进行体温测定,并积极配合抗生素提高机体抵抗力,若体温异常升高(超过38℃),需积极查找发热原因,并积极给予对症处理;③肢体肿胀:护理人员需提前采用冷疗法对局部皮温进行调节,促进局部血管收缩,降低皮肤疼痛阙值;④泌尿道感染:护理人员在留置导尿管之前需将双手彻底清洁、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确保插管动作要轻柔,防止对尿管造成损伤,另外鼓励患者尽可能多饮水和排尿,待患者可自行排尿时尽早地将其导尿管拔除;⑤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需对其下肢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冷刺激造成下肢静脉痉挛,导致血液瘀滞;同时对患者股四头肌定时进行按摩、挤压,促进局部血液的正常流动;另外指导患者低脂饮食,住院时间注意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和末梢血运状态;⑥骨水泥聚热与外漏:对于胸腰椎手术需置入骨水泥患者,术后护理人员要持续观察骨水泥的聚热效应(主要症状包括腹胀、灼烧感等)、外漏(主要症状包括剧烈腰痛、脊髓和神经受压等),在聚热效应预防方面,可手法按摩腹部,以预防、改善腹胀症状,并适当应用吗丁啉促进胃肠道功能改善;由于骨水泥外漏和骨水泥的注射量存在一定关系,硬膜外及椎旁组织均属于易流入的部位,所以术后需持续观察下肢感觉、运动状态。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并对比2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其中焦虑、抑郁情绪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前者包括焦虑、害怕、惊恐、乏力及不幸预感等20个项目,其划界分为50分,总标准分为50~59分代表轻度焦虑,60~69分代表中度焦虑,超过69分代表重度焦虑;后者包括忧郁、易哭、心悸、不安及食欲下降等20个项目,其划界分为53分,总标准分为53~62分代表轻度抑郁,63~72分代表中度抑郁,超过72分代表重度抑郁;其中并发症包括压疮、发热、肢体肿胀、泌尿道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水泥聚热与外漏;其中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多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拟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调查内容涉及护理方法、技巧以及态度等,总评分范围为0~10分,9~10分代表满意,7~8分代表较满意,6分及以下代表不满意,患者满意度=满意率+较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进行处理,前者用x±s表示,行t检验;后者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焦虑、抑郁情绪: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相比而言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成功率明显提高,骨折愈合时间也有所缩短,但患者住院期间仍存在一些不良因素,极易诱发各类并发症,不仅大大影响了患者术后病情康复,影响其肢体功能恢复,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其身心负担,大大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积极预防并发症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发现,部分骨科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因受活动受限、术后疼痛等原因的影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治疗与护理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提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骨科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状态。研究发现,在老年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中开展预防性护理预防性护理,可明显改善焦虑及抑郁评分,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这是由于预防性心理干预通过语言沟通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可提高其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
4结论
        综上所述,在骨科手术患者住院期间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王秋菊,张先政,江继端,等.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骨科手术后下肢血栓预防性给药效果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6):691-693.
[2]胡成芬,施红林.风险预警监控在骨科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J].颈腰痛杂志,2018,39(5):681-682.
[3]杨晓莹,杨小香.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2):327-328.
[4]许胜男.预防性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1):134-135.
[5]苏桂娣,曾国华,丁美兰.预防性护理对老年脊柱骨折术中压疮的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9):8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