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建立侧支循环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6期   作者:秦桂艳1 任晓荣2 张艳超1
[导读] 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建立侧支循环的临床研究。
        秦桂艳1  任晓荣2   张艳超1
        1 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河北 迁安 064400
        2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2医院,河北 唐山06300
        摘要:目的 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建立侧支循环的临床研究。方法 以60例PCI患者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就诊单双日分成A组与B组各30例。两组均展开常规方案治疗,B组添加丁苯酞治疗,并对比疗效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结果 在临床疗效对比上A组为76.67%,B组为96.67%;在治疗后缺血区域脑血流量对比上A组为(27.84±5.47)ml·100 g -1·min -1,B组为(35.38±5.61)ml·100 g -1·min -1;在mRS评分对比上A组为(4.01±1.07)分,B组为(2.47±1.22)分;在NIHSS评分对比上A组为(7.14±1.06)分,B组为(5.41±1.34)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CI建立侧支循环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其疗效确切可提升患者缺血区域脑血流量,并改善神经受损状态及预后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丁苯酞;进展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疗效;神经功能;不良反应
        在急性脑梗死中PCI发生率较高,需及时进行临床治疗,才可以控制进展,减少疾病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而现阶段针对此种疾病,以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为主,其能减少PCI风险,却无法抑制发病。部分错失溶栓最佳治疗时间,以及溶栓禁忌患者病情仍继续发展,这就需要开展安全、有效的临床药物治疗[1]。而本次纳入研究PCI患者60例,并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开展医学研究,着重分析丁苯酞的疗效和对建立侧支循环的影响。现将详细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以60例PCI患者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就
诊按单双日分成A组与B组各30例。以上患者经MRI或头颅CT全部确诊,且排除了心、肝、肾功能异常,沟通障碍,精神异常,发病至入院≥48小时患者。按照性别男女比例区分A组为17:13,B组为16:14;按照平均年龄区分A组为(63.65±3.54)岁,B组为(63.15±3.61)岁;按照发病至入院时间区分A组为(11.92±1.43)小时,B组为(12.01±1.15)小时。对比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接诊后两组患者行常规抗动脉硬化、降压、降糖等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口服拜阿司匹林片(生产企业:Bayer Vital GmbH,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60323),1次/d,100mg/次。口服氯吡格雷(生产企业: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232),1次/d,75mg/次。使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依达拉奉(生产企业:成都百裕科技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169)30g,静脉滴注2次/d。基于此B组添加丁苯酞(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静脉滴注治疗, 2次/d,100ml/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d。
        1.3 指标观察
        (1)NIHSS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价,共计42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越差;(2)对患者三个月后预后结局使用mRS量表(卒中量表)评估,死亡6分,不良结局3-5分,0-2分良好结局;(3)治疗前后均对患者展开脑血流图检查,主要检查脑血管的血流供应状况,弹性、紧张度、外周阻力及其调节功能,并计算缺血区域脑血流量;(4)对比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生活基本自理,NIHSS评分下降≥46%为显效,NIHSS评分下降18-45%为显效,生活部分自理为有效,未触及上述标准为无效[2]。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3.0处理数据,(±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mRS和NIHSS评分
        如表1所示:在NIHSS评分对比上,治疗前不具对比价值(P〉0.05),治疗后B组评分低于A组;在mRS评分对比上,B组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CI通常发生于卒中6h-7d之间,大部分患者神经受损情况较严重。临床中PCI常开展溶栓治疗,再通闭塞血管,以有效缓解神经缺损情况[3]。但是此种治疗方式对时间窗要求极高,但此类患者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错失溶栓最佳时机,,严重影响其预后质量。而研究显示[4],PCI的病发诱因为患者脑梗死后其脑部生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和自由基,对神经元造成伤害,抑制微循环,引起细胞死亡。同时导致脑部侧支循环缺乏血供,引起灌注不足,进而损伤缺血半暗带。因此,针对PCI要以恢复缺血区血流灌注,修复受损神经,改善患者预后质量为主。
        现阶段针对PCI,使用率较高的药物为抗血小板药,此类药物存有较强的抗栓作用,恢复血流速度较快,可改善患者受损脑组织的血液灌流。但无法抑制临床症状发展,致使病情还会发生进一步发展。同时此类药物若使用过量,还会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极易引起全身出血,进而增加患者痛苦与治疗难度。而丁苯酞作为人工合成消旋体,其可以缓解脑部能量代谢和脑水肿,以隔断脑损伤过程,进而有效减少梗死区域[5]。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血脑灌注,并对线粒体起到保护功效,加速脑部血流和缺血区域微循环,最终阻止生成血栓。且部分医学研究显示,脑侧支循环会在患者供血动脉狭窄时,血流通过其他血管到达缺血区,进而保障缺血组织获得灌注,因此故侧支循环的良好性对PCI患者的预后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6]。而丁苯酞可以挽救缺血半暗带区,并增加血流灌注,抑制血栓产生,并加速恢复神经功能。本次研究将丁苯酞应用到B组患者中,结果显示该组患者NIHSS、mRS评分均低于A组,缺血区域脑血流量改善情况优于A组,临床疗效优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也证实了丁苯酞治疗PCI的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对PCI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并改善患者神经受损状态,对患者的预后质量有着改善与提升的积极作用,值得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卓, 陈颖, 杨君君,等. 丁苯酞辅助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侧支循环影响的回顾性分析[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8, 27(4):226-229.
[2]孙艳霞, 李世学, 王伟芳. 超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J]. 药物评价研究, 2018, 41(10):109-112.
[3]肖林婷, 周辉, 陈聪.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 34(5):514-517.
[4]刘春艳, 谈鹰, 姬晓伟,等. 丁苯酞序贯治疗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浙江医学, 2020, 42(5):481-484.
[5]姚青刚,陆锋,张梅,等.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改善微循环疗效及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4):459-462.
[6]王剑.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北方药学, 2018, 15(1):68-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