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抗生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点知识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6期   作者:陈爽
[导读]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多发病,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陈爽
        通江县妇幼保健院 儿科   636700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多发病,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如上呼吸道某一局部炎症特别突出,即按该炎症处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治疗该疾病是理想的治疗方式。

1、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
1)一般类型上感
        1)症状:①局部症状 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多于3~4天内自然痊愈。②全身症状 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较轻。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热程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可因高热引起惊厥。年长儿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轻,可仅轻度发热。2)体征: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肠道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1周左右。(2)咽结合膜热: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好发于春夏季,散发或发生小流行。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合膜出血;颈及耳后淋巴结增大。病程1~2周。
        3)并发症:以婴幼儿多见,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年长儿若患A组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
2、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1)如明确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根据不同病原菌的抗生素敏感度,合理选用抗生素。由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感染部位不同,比如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的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用药可选用青霉素,若小儿药物过敏,可改为红霉素,或使用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当明确病原菌后,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若未获得检查结果,则根据用药经验选药,通常为阿莫西林、青霉素,危重症者选用三代头孢、大环内酯类药物。另外,在使用抗生素治疗之前,必须进行病原检查,并尽早治疗,一般为抗G-杆菌药物。
        2)根据病情特点、严重程度,选择给药途径和剂量。如果是轻度感染,可口服用药。重症及伴有全身感染的小儿,可静脉用药,适宜剂量及合适疗程,重症患儿必要时可静脉联合用药,保证治疗结果。待病情稳定后,若小儿能够口服,应尽早转为口服用药。需注意的是,在抗生素使用期间,应根据小儿体重计算所用剂量,新生儿则按日调整剂量。由于小儿肾功能发育不全,对于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预防体内蓄积引发中枢系统毒性反应。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因素,通常持续1-3周,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当前尚未明确治疗方案,除少数由百日咳杆菌、细菌性鼻窦炎感染外,>90%由呼吸道病毒导致,所以不提倡使用抗生素治疗。
        3)根据药物的抗菌特点选药。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等疾病,首选青霉素治疗;敏感肠杆菌等引发重度感染时,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此外,还要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一般疾病的使用时间为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的72-96h;咽炎、扁桃体炎,无并发症疗程5-7天,如并发风湿热、肾炎病,一般为10-14天;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的用药时间为7-10天,急性鼻窦炎的用药时间为10-14天,肺炎的用药时间需要根据病情轻重、病原菌的不同而定。

3、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1)家长平时应注重儿童的体育锻炼,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加强耐寒锻炼,提高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者醋熏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3)家庭成员患感冒的时候,应与儿童隔离,感冒流行季节不带儿童到人员密集的场所; 4)平时不宜给儿童穿过多的衣物,随气温变化和儿童活动的情况及时穿脱衣服,出汗的时候要及时擦干,防止过热或者受凉诱发疾病;5)注意儿童日常营养的摄入,多进食蔬菜、水果,保证日常饮食的营养均衡;6)对于体弱以及反复患病的儿童,可在冬季服用左旋咪唑等免疫调节剂,持续3-4周可以起到调节免疫功能、预防感染的作用。
         综上所述,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由各因素引发,除要根据小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合理选用抗生素外,还要明确用药方法、剂量和时间,便于充分发挥抗生素的作用,提高治疗结果。此外,做好相关的预防对策和护理干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小儿病症,促进尽早康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