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的治疗与预防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6期   作者:黄家彬
[导读] 外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由真菌感染导致的疾病,发病常见人群为婴幼儿、青少年等。
        黄家彬
        广汉市中医医院 四川  德阳 618300
        外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由真菌感染导致的疾病,发病常见人群为婴幼儿、青少年等。外耳道炎属于外耳道的皮肤炎症,在夏秋季节尤为多发,生活中的污水、耳道分泌物及不良掏耳习惯等都可能导致外耳道炎。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肾炎、糖尿病等,也会引发外耳道炎症状。
        1.外耳道炎的类型
        1.1急性外耳道炎
        急性外耳道炎顾名思义,其症状大多突然严重,耳朵瘙痒明显增加,有疼痛、灼热感,患者可能有听力下降症状。发病初期,外耳道有明显的灼热感,伴随病情不断发展,耳朵胀痛增加,疼痛难忍,且咀嚼及说话时的疼痛感明显增加。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外耳道会有明显的脓液流出。患者在污水中游泳或洗澡,会导致细菌、真菌进入外耳道,引发急性外耳道炎。
        1.2慢性外耳道炎
        慢性外耳道炎主要表现为患者长期出现耳朵瘙痒,皮肤脱屑严重,耳朵有闷胀感,长期如此,且病情发展到后期,患者听力受到影响, 但基本没有疼痛感。
        1.3真菌干扰导致的外耳道炎
        若为细菌感染所致的外耳道炎,患者会出现外耳道肿胀,有疼痛感,病情加剧后,耳道有流脓,且疼痛感加剧。对此类患者临床检查,发现其外耳道中有白灰色、黄色霉苔,揭开霉苔后,发现外耳道明显充血肿胀,揭开部分也有一定渗血和溃烂出现。
        2.外耳道炎的病因
        外耳道炎的主要致病原因是多方面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掏耳,导致外耳道的皮肤受损,且久不愈合,引发感染。此外,在污水中游泳、洗澡,洗澡及游泳时外耳道进水,导致外耳道的皮肤受浸泡破坏,角质层异常,造成微生物环境变化,皮肤抵抗力下降,引发外耳道炎。夏秋季节空气湿度大,且气温偏高,会导致腺体的分泌受到影响,导致外耳道对真菌、细菌的防御能力下降,也会引发外耳道炎。此外,若患者本身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受到脓液的刺激,也可能出现外耳道炎并发症。一些身体免疫力较低的,如慢性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其外耳道受细菌及真菌影响的几率也较大。


        3.外耳道炎的治疗
        外耳道炎的治疗用药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确定。首先,对于急性外耳道炎,应先对皮肤进行消炎,口服抗生素治疗。若患者就医时疼痛难忍,则采取静脉注射抗生素方式治疗,也可以配合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治疗;再者,对于慢性外耳道炎,要根据患者的病因确定具体治疗方式,若慢性外耳道炎是由于化脓性中耳炎所致,需对外耳道炎皮肤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使用抗生素、抗过敏药物,确保皮肤局部干燥。对原发病治疗,如中耳炎、糖尿病等,还需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控制炎症加剧;最后,对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极容易复发,需要对耳部的分泌物经常清理,每周清理一次耳朵,也可以在耳内镜下清理填塞物,在外耳道涂抹抗真菌感染软膏。
        外耳道炎的治疗原则为,对外耳道进行清理,确保局部皮肤的干燥、清洁,保证外耳道引流通常,为外耳道营造一个酸性环境。对外耳道内的分泌物,可以取出一部分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培养,选择对应的抗生素治疗。在临床未得到最终的细菌培养结果时,可以选择广谱抗生素滴耳液控制症状,但不允许使用有毒的用药物或接触过敏药物。若患者外耳道有明显红肿,可以采用鱼石脂甘油纱条治疗,同时也起到不错的消肿、消炎的效果。若外耳道的红肿已经影响到正常引流,可以在外耳道放置专门的引流条,便于药液及时引流到外耳道深处。临床对非常严重的外耳道炎患者治疗,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耳痛难忍的,还需要配合镇痛药、镇静剂辅助。慢性外耳道炎需要经常保持外耳道清洁,局部采用酸性的干燥药物,配合抗生素实现理想治疗效果。
        4.外耳道炎的预防
        外耳道炎的预防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我们在未患有外耳道炎之前,就要注重用耳卫生、健康。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对于出现化脓性中耳炎、儿童湿疹的,尤其要注重局部干净、干燥,保证耳道周围的清洁,也切忌不要乱掏耳朵。平时生活中注重保持卫生,不到污水处游泳、洗澡,尤其是儿童,不要在污水边嬉戏。平时耳朵瘙痒切忌搔抓,若瘙痒难忍,可泡一些食盐水,滴在瘙痒位置,实现止痒的效果。平时要及时剪指甲,并改掉手指掏耳朵的坏习惯,避免锋利的指甲刮伤耳道,引发真菌感染。 日常洗澡、理发也要避免异物、污水进入耳道,洗头、洗澡之间可采用橡皮塞、棉球等对外耳道堵塞保护。
        若已经患有外耳道炎,除上述措施外,还要注重饮食的调理,禁烟禁酒,不吃辛辣类食物,如韭菜、大葱、胡椒、姜蒜等,不吃腥物、海鲜。患有外耳道炎之后,患者切忌用水冲洗外耳道,如发现外耳道有痂皮、污秽,也采用植物油涂抹,疏松污秽后,再用纱布、消毒软纸进行擦拭,擦拭动作要轻盈,注重对外耳道炎皮肤的保护。若患者污秽难以去除,就需要采用苦参汤洗涤处理。
        综上所述,外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道疾病,保持外耳道干净是预防外耳道炎的基础,故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用手、棉签等掏耳朵,要注重对外耳道的保护,发现耳部有诸多不适后,要及时就医,谨遵医嘱,接受治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