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智华
广元市剑阁县妇幼保健院(四川 广元 628017)
分娩疼痛是多数妇女一生中所遇到的最剧烈的生理疼痛,大约有80%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都会受到疼痛的影响,剧痛能够让产妇情绪紧张,焦虑烦躁并影响胎儿,还会增加剖宫产率。
1.分娩痛的影响
分娩痛指的就是正式临产后,由于宫缩和宫颈扩张所导致的产痛,临床表现为宫缩时病人感到腹痛,特别是耻骨上区疼痛显著,伴随有腰痛、骶尾部痛,宫缩间歇期疼痛缓解。分娩痛在第一产程最为显著,在第二产程只有坠胀感,并有排便、摒气用力的感觉和动作,此时宫口已开全,需要病人清醒合作,利用腹压迫出胎儿。因此,分娩镇痛应该适用于第一产程。
2.常见的分娩镇痛方法
主要包括非药物性和药物性分娩镇痛,常用分类方法为:(1)精神预防性镇痛法,可减轻产痛20%-30%;(2)针刺镇痛法,可减轻产痛30%-40%;(3)药物镇痛法;(4)神经阻滞和麻醉镇痛法。就目前医学发展来看,只有椎管内阻滞才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镇痛或者无痛,其他各种方法只是某种程度上的环节疼痛。国外发达国家目前采用的基本上都是椎管内阻滞镇痛,对于轻度、中度的产痛可以用任何可行的镇痛措施,对于中、重度产痛应该实施硬膜外镇痛。
2.1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
目前所有分娩镇痛方法中,椎管内神经阻滞是最为有效,也是最安全的方法,主要包括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腰-硬联合阻滞、持续蛛网膜下腔微导管镇痛。
2.1.1硬膜外阻滞麻醉
是一种椎管内阻滞麻醉镇痛的方法,一般在宫口开到3厘米时,由麻醉师通过一根微细导管置入产妇背部腰椎硬脊膜外侧,随着产程连续滴注微量的止痛药物罗哌卡因。产妇在不疼的时候还可以下地走动,并且一直处于清醒状态,过早镇痛有导致第一产程延长的顾虑,还会增加剖宫产的风险。这种麻醉技术不适用于患有出血性疾病、胎盘早剥有大出血可能、严重心肺疾病的产妇。该镇痛方法的应用优势如下:(1)效果十分明显,产妇几乎不会感到任何疼痛;(2)没有全麻时误吸的危险,并且相对来说并发症较少;(3)可免疫消除分娩痛对产妇机体的影响,对胎盘功能不全的胎儿也有益处;(4)低浓度局部麻醉药物仅会起到镇痛效果,不会影响到产妇的运动神经;(5)如果产妇需要进行剖宫产,麻醉非常方便;(6)在硬膜外镇痛的作用下,产妇意识清楚,胎儿娩出对产妇精神具有明显的鼓舞作用。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宫缩的感觉会消失,下腹部以及下镇痛区域麻木,低血压尿潴留、寒颤、腹肌收缩无力,还可能影响宫缩,这些副作用都是在药物选择和剂量不当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药物选择通常包括:(1)局麻药。镇痛效果优秀,为了减少对循环的影响,镇痛平面不宜过于广泛,一般保持在肚脐以下对冰冷感觉消失或痛觉减退,而且下肢不宜出现麻木为宜,常用药物包括丁卡因、罗哌等。(2)阿片类药物。不抑制感觉、运动和交感神经,为减少对新生儿的呼吸抑制,应选用作用时间较短的瑞芬太尼,并在产程后期减少用量,直到停用。
![](/userUpload/44(3531).png)
2.1.2连续蛛网膜下腔微导管阻滞
将舒芬或布比分次小剂量注入到蛛网膜下腔,可以获得持续有效的镇痛。该方法可以弥补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不足,避免低血压和运动神经组织,减少全身的副作用;该方法对导管要求高,在布置导管期间有可能造成神经并发症。
2.2骶管阻滞
阻滞骶神经使产道和骨盆底松弛,外阴和会阴痛消失,但不能消除宫缩痛,该方法的缺点在于:(1)仅仅能够阻滞骶段神经,所以只适用于第二产程;(2)裂孔解剖异常多,穿刺困难增加,容易增加感染;(3)产程晚期穿刺有误伤胎头和直肠的危险。
2.3导乐镇痛仪
导乐镇痛仪通过有效促使人体自身分泌镇痛物质阿片肽用于分娩镇痛,阻断来自子宫底和子宫体的中枢神经疼痛信息传导通路,能够迅速让产妇剧烈疼痛降低到可忍受的轻微疼痛,起效快,可持续镇痛,满足产程需要。根据临床还可以随时调整治疗参数加强镇痛效果,延长阵痛时间,切实有效的提升了产科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恐惧心理,从而明显改善产妇的精神状态,产妇始终保持清醒,全程参与分娩。
2.4麻醉性镇痛药
要保证其安全性,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多注射用药。可通过胎盘屏障而进入胎儿循环,直接抑制胎儿的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也能够抑制产妇的呼吸和循环,产生低氧和低血压,转而影响胎儿。
2.5镇静安定药
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异丙嗪。有镇静、镇痛和抗惊厥的作用,加强麻醉性镇痛药的镇痛作用,不影响宫缩,并对宫颈有松弛作用;(2)地西伴。麻醉的辅助药物,不延长产程,不增加新生儿呼吸抑制的发生几率,极容易通过胎盘,但对新生儿的呼吸功能没有明显影响。缺点在于:新生儿体温降低和肌张力减弱;在新生儿体内的半衰期可达到36小时以上,不推荐应用于分娩镇痛。
总而言之,分娩麻醉能够大大减少产妇在分娩中的疼痛感,不管是对产妇还是对胎儿而言都有着较大帮助,要根据产妇和胎儿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手段,以提升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