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勤
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省宜宾市,644000
随着近几年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并且餐桌上的食物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在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却是各种慢性、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不断攀升的现状。随着近几年我国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心梗患者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并且心梗种类还被分为急性与非典型梗死,这两种心梗都会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影响,并且在治疗后都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临床护理,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患者生存几率。那么本文就对心梗护理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分析。
1、派通欣溶栓治疗急性心梗护理
首先要介绍的是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医务人员会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派通欣溶栓治疗,以保证患者梗塞的组织能够恢复正常运行能力,同时降低患者死亡概率。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治疗方式,还需要将护理工作问题重视起来,进而有效提高治疗有效性。那么本文就对派通欣溶栓治疗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总结。
(1)溶栓前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以保证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率与质量。那么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就是要与医生进行配合,并根据医生给出的患者身体评价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例如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还要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鼻导管给氧,在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患者随意活动,以保证病症治疗质量有效提升。其次就是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医生全力帮助,因为急性心梗患者黄金治疗时间为六个小时,所以对患者进行治疗就如同在和死神“赛跑”,此时护理人员一定要给予医生全方位的帮助,进而有效提高病症治疗效率。与此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医生决定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那么护理人员就需要及时辅助医生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用塑料套管针穿静脉通路并固定。
(2)溶栓治疗中的观察及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也要注意工作是否合理,同时还要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将以下三点重视起来。首先就是一定要保证在护理过程中叮嘱患者按时用药,同时还要引导患者进行定期复查,以此来保证患者身体稳定运行。其次就是要坚决执行医嘱,若是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为患者提供了相对应的治疗方式,那么在病症治疗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与身体检查,以避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状况快速下滑。最后就是一定要在治疗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并时刻做好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准备。
2、非典型心肌梗死的护理
(1)发病症状
通过相关医学研究总结可以了解到,一般出现非典型心梗的患者多为老年人,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就需要时刻关注患者发病症状,并配合医生给予患者相对应的治疗。那么在护理过程中就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观察患者发病症状,并给予医生相应的建议。首先就是患者出现上腹疼痛,上腹痛的患者通过其疼痛表现就能够快速分辨,因为腹痛患者在腹痛的同时还会出现大量排汗与低血压的情况。其次就是患者胃肠症状,部分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上腹隐痛的情况,此时患者就会出现明显的呕吐、腹泻等症状。还有部分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牙痛或是颈椎疼痛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患者心肌缺氧,导致其头颈部血管痉挛,最终引发出牙痛、颈椎疼痛表现。
![](/userUpload/3(34780).png)
(2)护理方法
在护理过程中还需要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那就是非典型心梗极易被忽略,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与经验才能快速掌握患者发病与病情变化情况。那么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就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开展临床护理工作。首先就是一定要时刻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若是患者在发病初期体温保持在三十七到三十八度,那么就只需要对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如果患者体温升至三十九度,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关注,并及时找寻患者出现发热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解决方案。其次就是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的心率进行观察记录,若是患者在短时间出现呼吸困难与心跳加快的问题,就需要立刻调整患者体位,并开展相对应的护理治疗。随后就是一定要关注患者输液速度的问题,在病症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输液来保证其身体正常运行,所以就需要对其输液速度进行控制,避免因为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或是出现其他并发症。
3、做好心理疏导护理
无论是对急性还是非典型心梗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都需要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那就是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导,因为在病症治疗过程中患者经常会出现心理变化,随着心理变化的出现就会直接影响到患者血压、血氧浓度等,严重地就会导致患者病症突然复发。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同时对可能会出现或是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疏导,进而有效提高病症治疗与护理质量。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了解到,心梗护理过程中应利用怎样的方式对不同症状的患者进行护理,同时在总结中也了解到有效的护理能够为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哪些帮助。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就需要遵守基本护理素养,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护理专业能力,进而有效提高护理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而为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