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仪1 舒海英2
1.北京市通州区宋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 北京通州 101300
2.2.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北京大兴 102600
【摘要】医学检验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借助化学以及物理等方法来对医学研究成果进行检验,这种检验工作的主要开展目的是为了借助现代医疗技术以及实验室研究技术给治疗活动以及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合理的依据。在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生物安全问题对医学检验的成果存在影响,同时还会给人体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一些影响,因此相关人员也在不断地通过研究,来解决这种生物安全问题,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医学检验工作。
【关键词】医学检验;检验人员;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的危害和潜在风险,其中病原微生物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等,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因此,检验人员需要对生物安全问题有充分地认识,以此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提升医学检验工作水平。现将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1 医学检验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现状
1.1医学检验基本情况分析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通过系统分析,我们会了解如何鉴定人的血型、确定一个人是否贫血、肝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1.2生物安全问题概述
生物安全一般是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基于生物技术发展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人们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所谓生物安全一般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所能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医学领域以及生物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3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各级医院现行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对检验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医院没有结合检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防护制度,导致规章制度的内容缺乏可行性,所以无法发挥有效作用。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一个完善的安全防护制度可以遵循,所以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应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进而生物安全防护效率和质量也会受很大影响。
1.4检验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在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的检验人员,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类型的检验物质,特别是阳性标本及菌种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者梅毒等阳性标本。这些检验物质一定要引起重视,一方面给检验人员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能降低实验室的安全性,所以,检验人员需要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检验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缺乏,医学检验实验室中各项操作没有运行系统、全面的制度管理,各项实验室操作工作无规章可循,导致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不能严格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危险事件频繁发生。
检验过程中忽视了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出现没有佩戴手套和口罩等防护性装置,未穿戴职业服装进入工作区,随便进食等不符合规范情况,这些都为细菌的传播提供了载体。
1.5实验室清洁工作不到位
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仪器多,实验完成后如果未对相关仪器严格消毒、清洁,能够导致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管理工作混乱、生物不安全因素多,所以清洁是医学检验实验室的首要工作之一。检验实验室每天会接收各种各样的检验样品,为了避免细菌传播和滋生等问题,检验人员必须对实验室的仪器、检验工具、设备等进行深度清洁。实际工作中检验人员对实验室清洁工作重视不够,出现了检验设备后用后未进行消毒处理,滋生了细菌现象。
2 医学检验生物安全问题防护措施
2.1强化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专业水平
从事生物检验工作的检验人员,需要具备安全意识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保证实验室及检验人员的安全。所以,医院要定期对相关检验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安全宣讲活动,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使检验人员明确检验工作的性质以及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通过实施生物防护措施确保自身的安全。宣教各种规章,使检验人员牢记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各项实验安全展开。另外检验人员在检验实验室工作和检验过程中的操作要遵守规范,进入实验室需要穿戴隔离服,遵守检验规定和检验流程,及时对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在进行细菌性检验和实验时,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更要做到位。要不断加强操作者的无菌理念,督促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确保各项操作按规范要求展开,并严格控制各项流程。
2.2监测生物安全风险因素
实时监测生物安全风险因素能够及时发现存在于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检验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对生物风险因素的敏锐程度,以便能够科学的识别各种类型的生物风险,准确找到风险源头,以采取针对性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检验样本采集、样本运送、样本检验过程、样本菌的传播,是发生生物安全风险事件的主要环节。因此需要对检验样本的传染性、细菌的传播途径、细菌的稳定性、设备应用风险等内容展开相应的风险评估。针对检验过程中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2.3加强实验室设备管理
根据检验工作要求,与医院发展需要,合理设计实验室布局,洁污区与检验区应划分隔断,并明确标识,控制细菌传播。其次加强检验设备管理,做好消毒处理工作,确保检验人员健康安全。合理配置检验设备,确保检验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并在使用前后,进行全面消毒,避免细菌残留。做好实验设备、实验室清洁工作,详细记录设备清洁说明、检验物质与应用流程等信息。最后加强检验样本的防护管理,科学处理废弃物,避免细菌繁殖,确保空气质量,减少医源性感染。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是临床中具备较强的实践特点的工作,因为在医学检验的过程当中,操作人员有些时候不得不去接触有些生物的样品作为检测,而这些样品经常会具备一些感染性病毒体,从而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实验室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和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李琪.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7):73-74.
[2]严松盛.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防范现状及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v.10(21):48-50.
[3]吴丽.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J].医药,2017(1):00154-00154.
[4]许晓光.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4):81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