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民 黄尚恩 袁义朋
漳浦县医院 福建 漳州 3632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就诊的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早期分流及延期颅骨修补治疗,实验组予以早期颅骨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同期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较高,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数据具备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较低,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和脑室分流术在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治疗中效果比较显著,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备推广价值。
【关键词】早期颅骨修补;脑室分流;颅骨缺损并脑积水
颅脑损伤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病症,颅骨损伤是其较重的损伤之一,多合并为脑积水,而中度颅脑损伤导致的颅内压增高,是致使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在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治疗上,选取适宜的治疗手段,可及时控制颅内压,降低死亡率。临床对该病的治疗以脑室腹腔分流术为主,当患者的脑组织恢复如常之后,对患者的颅骨进行修补,此手术的劣势在于可能会是措施治疗机会,使患者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影响预后效果。为探析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我院特选取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100例进行分组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就诊的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分配法把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女25例,男25例,年龄在22~6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3.18±10.15)岁。实验组50例,女31例,男19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3.18±10.14)岁。两组患者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00例患者住院后,均实行血肿清除术,围术期及术后14天内,均实行抗菌药物的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个月到半年内,对照组患者实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实验组患者则在早期分流术后的35天到36天,实行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中,对患者实行全麻之后,调节体位,可调整为仰卧位,将患者的头部偏向另一侧,维持腹、胸、头在一个水平线上,先在患者的枕角或额角脑室进行手术,将头皮切开,开放颅骨钻孔,单侧减压患者,选取脑半球另外一侧的脑室前角作为穿刺位置,双侧减压患者,可选取分流管脑室一端入侧的脑室枕角作为穿刺点。开腹于剑突处,在盆腔内放置分流管腹腔一端,创建皮下隧道,使用分流管连接腹腔和脑室部分,将脑脊液的引流减压量控制在适宜范围之内。颅骨修补术在脑室-腹腔分流操作中,慢慢释放数量适宜的脑脊液,于脑膜膨出情况没有没有出现之前,在手术位置,切开头皮,显露骨窗,将将皮肌瓣分离,仔细修补修补手术导致的硬脑膜损伤,防止对颅内造成伤害,对颅骨修补的材料进行调整,维持和骨窗形状尺寸一样,塑形后,和颅骨固定,之后逐层缝合切口。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其一,双顶间径和脑室径的比例显著降低;其二,患者脑室前角四周低密度区面积明显减少;其三,患者脑积水评分降低在2分及以上者;治愈:三项全部符合者;显效:至少符合两项者;有效:至少符合一项者;无效:三项都不符合的患者;总有效率为1与无效率之差。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5.0进行本次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数据分析,生存质量评分以(士s)表示,行t检验;满意率以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P<0.05,说明数据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较高(P﹤0.05),具体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中,出现感染2例,分流过度1例,分流管拔除1例,分流管阻塞1例,硬膜下水肿与积血0例,发生率为10.00%(5/50);对照组中,出现感染4例,分流过度2例,分流管拔除3例,分流管阻塞2例,硬膜下水肿与积血4例,发生率为30.00%(15/50);组间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x2=6.2500,p=0.0124)。
3讨论
近些年,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以及高空坠落事件的增多,致使颅脑外伤发病率不断上升,且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颅骨缺损的患者,极易出现脑积水等并发症,故而需及时有效处理,挽救患者生命,提升生存周期及生活质量[1-3]。常规治疗是脑积水出现后,实行分流手术减压,术后3到6个月,实行颅骨修补术,若患者有感染,则需控制感染半年后进行修补。以往观点以为,术后早期脑组织及伤口没有恢复及稳定,缺损的纤维结缔组织膜及硬脑膜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足,极易在术中出现损伤,导致感染和积液出现。现代医学认为,及早颅骨修补,对患者神经功能修复具备重要作用。术后早期颅骨修补,可明显降低皮肌瓣的分离难度系数,而增生组织的厚度较高,可对硬脑膜和蛛网膜起到保护效用,可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流术后半年再进行颅骨修补,已经错失最佳神经系统康复时机[4-6]。本次研究也发现,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对照组相比较低,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由此说明,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可行性及必要性。总之,在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上,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可加速局部脑组织血流对颅内压力的恢复,能明显推进脑组织生理功能的恢复,并发症较少,完全值得被使用。
参考文献
[1]徐云峰,于德强.脑室腹腔分流同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01):103-105.?
[2]武保华.同期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治疗重症颅脑损伤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9):63-65.?
[3]周明安,田少斌.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治疗重症颅脑损伤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10):63-65.?
[4]许建新,孙玉平.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11):1240-1245.?
[5]程鹏,崔艳魁.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效果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9,33(01):33-36.?
[6]万振海.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