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现状分析及监管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陈常刚
[导读] 中医药监督执法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两项,该体系的完善对我国卫生以及卫生监管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陈常刚
        重庆市巴南区一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 401349
        摘  要:中医药监督执法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两项,该体系的完善对我国卫生以及卫生监管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我国中医药监督执法体系已初步完善,但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督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中医药行业协会发展较落后以及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等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起到一定阻碍效果,不利于中医药监督体系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基层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现状分析;监管分析
        合理使用中成药是医疗行为的一项准则。中成药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中成药科学合理使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基层医院出现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的几率较高,在降低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对患者生存质量以及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因此,正确、合理的使用中成药已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是对基层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现状分析及监管分析,旨在为今后的用药情况提供参考,现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1 中医药监督执法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卫生监督体系逐渐完善,在促进各个相关领域监督执法工作顺利展的同时存在一系列问题,对中成药合理用药起到阻碍作用[2]。
1.1 法律体系不完善
        随着中医药领域的发展与进步,该领域的缺陷和问题逐渐显现,以往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逐渐落后于监督执法实践的脚步。
1.2 监督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在监督执法工作落实的过程中需体现中医特色,不仅要对中医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管,而且对不合理用药的后果及危害进行明确,进而对不合理用药情况保持警惕。除此之外,部分监督执法人员因自身中医药知识匮乏,导致执法过度、执法标准不一致等不良状况时有发生。部分执法人员甚至存在滥用职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行业监理工作有效开展[3]。针对以上状况,中医药领域的相关监督执法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对中成药用药情况保持一定认知。
1.3 中医药行业协会发展较落后
        研究结果显示,在长期的政府的监督和管理下,中医药行业协会的功能、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加之部分监管事物被政府相关部门取代,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管效果,不利于中医药行业协会有效发展[4]。
1.4 相关管理部门联动机制不够完善
        中医药监督执法所包含的部门及领域较为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卫生部门以及药品监管部门等。为更好的提升监管治疗,以上部门均具有一定的管辖权,但由于实际监管过程中出现信息沟通匮乏、各部门见职责不清等问题,导致监管质量下降,不利于合理用药监督的有效开展[5]。
2滥用误用中成药的现象分析
2.1 不循规矩,有悻医理
        一些中医和绝大多数西医缺乏基本功,完全脱离中医理论体系,导致多数医生从纯西医的角度使用中成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以证治病,以证用药,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对于感冒患者,感冒清热颗粒、银翘解毒已成为常规用药;对于排便困难的患者,常用药物为麻仁润肠丸;对于牙龈肿痛患者,可以给予牛黄解毒丸。中医认为如果摸对了证型,就能治好病。如果与证型不符,不仅延误病情,加重患者痛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机体健康产生威胁。
2.2 望文生义,主观臆测
        有些医生对中成药的成分、功能和适应证等了解不多,通过药名冒昧地用药。由于主观臆测成分较大,往往与事实相背离,甚至完全不符合病情。例如,感冒清热颗粒是治疗风寒的常用药物,部分医生看到“清热”字样便以期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不仅不对症,而且对对机体健康产生损伤。

除此之外,部分医生将感冒清热颗粒与感冒退热颗粒混为一谈,尽管两组药物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治证型截然相反。前者主要是用于疏风散寒,后者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
2.3忽视药物毒性和服法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中成药讲究剂量,如果剂量太小,会导致疾病治疗效果不佳;如果剂量太大,药力太强,过量或长期服用含有有毒药物的中药,也在损害身体的同时,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威胁。医务人员不规范或不合理使用导致的中药不良反应状况时有发生,相关医护人员在保障中成药药物剂量的同时需要注意服法,例如霍香正气片在呕吐时,可以使用生姜煎汤送服;滋补药在饭前空腹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需在饭后服用等,进而实现药物治疗最佳效果。
2.4随意扩大用药范围
        目前国际上对难治性疾病的治疗还缺乏有效手段和方法。相关研究学者通过中医药来解决这个问题,尽管其临床价值较高,但对于一些不能用中医理论来解释的问题,需要谨慎用药,若盲目、武断地扩大用药范围会对患者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3针对中医药监督执法体系问题和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的对策
3.1 完善相关监管制度
        首先,结合中医药发展实际现状制定相关监管制度,对中医药领域所涉及的基本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加强中医从业人员的从业范围界定,进而保证中成药合理用药的科学性[6]。
        其次,建立健全监督执法体系。对于监督执法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实施针对性处理措施,加快监督执法体系的建立、健全。
3.2 进一步强化监管力度,提升监督执法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对于中医医疗机构以“业务合作、培养人才”等名义进行的出租承包科室状况需严格禁止,进而降低对中医正常运行程序产生干扰;其次,强化中医医疗机构监管力度,对中医日常诊疗范围以及医疗机构规模等进行严格明确,并加大监管力度。对于违法问题,需要严格遵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再次,强化中医医疗广告监管力度,防止虚假广告,重视中医药相关领域与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及协作,保障中医药相关宣传内容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3.3 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力度
        推动中医药行业协会发展,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卫生监督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中成药合理用药的培训与考核,实现相关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
3.4 进一步完善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和监管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行业协会、医疗机构等需建立合理用药培训和监管机制,定期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中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辨证论治技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同时为减少中成药不合理使用带来的风险,医疗机构需加强药房审方人员的配备及建立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处方的适宜性进行审核,规避临床用药风险,实现对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有效监管。
总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中成药实际用药以及监管现状,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引起重视,加大对中成药用药监督力度,不断完善中医药监督执法体系,进而实现我国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保障用药患者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王劲松,赵京春. 某三甲医院门诊中成药处方多层次评价体系的工作体会[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1):135-136.  
[2]袁兴利. 基层农村医院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及对策[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4):1829-1830.
[3]刘红雨,叶奎英. 扬州市某区基层医疗机构中成药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2):3-5.
[4]黄国华.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医院门诊中成药不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 012(009):41-43.
[5]王文龙, 郭漂漂, 陈梦洁,等. 医师、药师、行政联合管理对综合医院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027(011):120-121.
[6]刘颖,李海燕,范秀荣,等. 基层医院开展中成药处方点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6):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