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黄思鸣
[导读] 观察青光眼患者治疗中应用前房穿刺法的应用价值。
        黄思鸣
        哈尔滨二四二医院        150066
        【摘要】目的:观察青光眼患者治疗中应用前房穿刺法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70例青光眼为观察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近一年(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按照治疗方法差异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35例,前房穿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眼压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眼压并不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眼压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且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1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97.14%,两组数据对比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青光眼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前房穿刺显著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眼压,可在临床上加大推广力度。
        【关键词】前房穿刺;青光眼;应用效果
        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长期处于较高状态,对患者眼组织以及视力等均产生不利影响,若没有及时得到控制,还可能受到高眼压影响出现视野缺损等问题,甚至还会存在视盘凹陷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致盲。该疾病是人类致盲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居高不下[1]。为探讨给予青光眼患者应用前房穿刺治疗的效果,我院选择其中一组观察对象实施前房穿刺治疗,具体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收治的70例青光眼为观察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近一年(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按照治疗方法差异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共有17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比例为17:18);年龄区间为:38~78岁,平均年龄(64.58±3.51)岁;病程区间为:1~4年,平均病程(2.41±0.62)年。观察组共有19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比例为19:16);年龄区间为:39~80岁,平均年龄(65.74±3.57)岁;病程区间为:1~4年,平均病程(2.73±0.59)年。组间资料对比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可开展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亚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390)控制患者眼压,每次1~2滴,每日3~5日。
        观察组治疗方法为:前房穿刺术,指导患者行仰卧位,在显微镜下进行穿刺,穿刺前应浓度为5%的盐酸卡美因在患者结膜囊表面消毒与麻醉,而后用稀释后的庆大霉素冲洗患者结膜囊并进行眼浴。应用15°针刺道在患者角膜缘周边1mm处10点范围穿刺,缓慢进行前房刺入,放出房水,切记缓慢进行,肉眼可观察患者前房逐步变浅,角膜逐步清澈。术后将地塞米松涂抹与患者结膜囊,若术后患者仍然存在眼压升高问题,必须二次穿刺,操作方法为:在首次穿刺后切口唇部轻轻按压,直至房水溢出。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眼压和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显效:患者治疗前后对比眼压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治疗后患者眼压降低,但未达正常水平;无效:治疗后患者眼压水平无变化[2]。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均借助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表达方式分别为(±s)、n(%),若结果为P<0.05,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眼压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眼压分别为(40.57±4.51)mmHg、(41.23±4.43)mmHg,两组数据对比无临床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眼压分别为(24.52±3.65)mmHg、(13.69±3.78)mmHg,两组数据对比无临床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数据对比存在临床统计学差异,具体资料见表1。

3 讨论
        给予青光眼患者治疗时应用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存在的眼压过高的问题,但该治疗方法对部分患者并无明显治疗效果,尤其是针对疾病闭角型患者,针对这一问题,治疗时可给予患者前房穿刺治疗[3-4]。
        前房穿刺治疗操作方法简单、效果好,深受人们的认可。虽然说该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极为显著,且患者眼压降低速度快,但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比如切除青光眼小梁时可能发生虹膜与房水共同外涌的问题,甚至还可能导致瞳孔边缘部位脱出,还可能导致晶体状悬韧带部分存在断裂的问题。为避免此类问题,必须在切除之前采取常规前房穿刺治疗的方式降低患者眼压,不仅预防虹膜脱出,而且避免对患者视功能产生损害[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接受前房穿刺治疗后术后眼压显著降低,且治疗效果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结果均存在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确定前房穿刺治疗的应用价值。
        综上,前房穿刺用于青光眼治疗可取得明显的降低眼压的效果,治疗效果确切,可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吕世萍. 青光眼治疗中应用前房穿刺的疗效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30(4):329.
[2]张辉.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心理月刊, 2020, 15(2):216-216.
[3]贺智慧. 前房穿刺应用在青光眼治疗中的价值探析[J]. 心理医生, 2017, 23(23):34-35.
[4]樊秀婷.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5):162-163.
[5]何光国. 45例青光眼治疗中应用前房穿刺的临床疗效观察[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11(9):116-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