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组管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江楠楠
[导读] 研究群组管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情况。
        江楠楠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116001
        摘要:目的 研究群组管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180例采取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入选的顺序分成试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90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手术期管理,试验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群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群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的管理能力,帮助其掌握深静脉血栓的知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关键词:群组管理模式;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应用效果
        深静脉血栓是指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液因不正常的凝结所导致的回流受到阻碍,好发于制动状态的人群中,尤其是那些骨科手术的患者,是高发人群[1-2]。现代,实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人群逐渐增多,发现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人群也不断增加,对自身的生命造成了威胁。相关研究显示[3],仅10%的人群早期有下肢不适等症状,大部分人群在发生深静脉血栓前没有任何表现,因此,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重点在于对其的预防,本实验通过选取18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探究群组管理模式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具体数据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80例采取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入选的顺序分成试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90人,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的为52岁,最大的为92岁,平均年龄(70.65±3.31)岁,包括49例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试验组患者年龄最小的为53岁,最大的为91岁,平均年龄(70.12±3.43)岁,包括50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跨度、性别、疾病类型、文化程度以及病程长短等基线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价值(P>0.05),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指导患者活动下肢,并讲解相关的深静脉血栓的知识,试验组患者采取群组管理模式,具体包括(1)管理培训:在进行管理前对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进行培训,时间为2天,主要内容有群组管理的概念、如何实施、方法以及内容、管理技能,介绍领导方法。(2)制定管理方式:以患者为中心,在患者术前、术后一天、术后三天以及术后五天进行一次群组管理,每次为30分钟,为期一周,一共开展四次,活动前进行集中学习,然后一对一的进行指导患者。(3)群组管理内容:准备活动:时间为5分钟,患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共同关系的健康问题、依从性锻炼的相关内容;健康教育:时间为20分钟,健康教育的主题由医师来制定,比如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依从性以及活动下肢的重要性和方法,卧床与制动时间如何分配,如何与医师进行交流。下肢活动方法有勾脚尖绷脚尖5次,内外旋转脚踝5次,膝关节弯曲90度,抬高小腿在放平,连续交替5次,左右交替抬腿与床呈30度,以上四个动作为一个循环,一天做三次。在此过程中医师要跟进患者锻炼后分享的内容,纠正患者的不足之处,共同参与问题的整改,鼓励患者。休息:时间为15分钟,医师和护理人员共同为患者进行诊疗,指导用药,观察患者的下肢皮肤及温度情况。医患互动:时间为10分钟,患者可以向医师提问,医师负责向患者耐心解答,共同确定下次的健康教育的主题。个体化诊疗:时间为30分钟,医师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及时调整患者的药量,如果患者要求医师单独沟通,则需要到医生办公室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活动结束后召开会议,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1.3观察标准
        采用超声检查发现患者有无深静脉血栓,尤其是对下肢肿胀、疼痛的患者加之重视,及时做下肢超声检查。
1.4统计学方法
患者的检查数据等指标,计量资料以()表示,t做检验,(%)作为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进行检测,数据分析用SPSS 20.0统计完成;当P<0.05时,表明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
试验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群组管理是将医疗资源利用率较高的个人,或者是将有相同的以及不同的个体组织集中在一起实施诊疗以及健康教育的疾病管理方式,将诊疗、管理以及健康教育与个体化治疗集中为一体[4-5]。深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且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本实验通过研究群组管理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有群组管理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效能,在开展的过程中提高了效率,患者通过分享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经验,相同的经历可以使患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减轻自身的焦虑,共同鼓励督促治疗,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健康教育的讲解,使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了解加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促使患者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群组管理模式还强调医师以及患者共同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提出健康教育内容,共同实现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上述实验结果与马涛静[6-7]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群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的管理能力,帮助其掌握深静脉血栓的知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涛静.群组管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统计,2016,023(003):189-191.
[2]閤秀玲,罗凯燕,陈叶玲,等.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9):52.
[3]许蕊,罗宇,袁丽龙,等.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研究[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9,026(010):48-51.
[4]陆冬侠,开蕾,董娜.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深静脉血栓预防策略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30):68-69.
[5]许蕊,罗宇,袁丽龙,等.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0):52-55.
[6]马涛静.围术期个体化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002):83-84.
[7]包展程,吕存贤.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进展[J].中医正骨,2020,32(6):40-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