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风险及管理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解静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老年期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解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100029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老年期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1月,将72例老年期骨科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6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安全风险管理护理,对比两组的满意度衡量项目测算值、护理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衡量项目测算值,以及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HAMA衡量项目测算值、HAMD衡量项目测算值和生活质量衡量项目测算值。结果研究组的满意度衡量项目测算值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衡量项目测算值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HAMA衡量项目测算值,以及HAMD衡量项目测算值均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HAMA衡量项目测算值,以及HAMD衡量项目测算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健康感觉衡量项目测算值、躯体功能衡量项目测算值、角色功能衡量项目测算值、认知水平衡量项目测算值、情感功能衡量项目测算值,以及社会功能衡量项目测算值均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健康感觉衡量项目测算值、躯体功能衡量项目测算值、角色功能衡量项目测算值、认知水平衡量项目测算值、情感功能衡量项目测算值,以及社会功能衡量项目测算值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老年期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护理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
        关键词: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安全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骨科老年患者越来越多。骨科疾病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其残疾,目前手术治疗是首选。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患有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慢性疾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及病死率都显著高于其他患者,因此骨科老年患者成为医院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之一。对于骨科老年患者,若不能及时发现围术期存在的风险因素,可能会对患者健康及医患关系造成消极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由此可见,分析探讨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0月—2021年1月,将72例老年期骨科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6例。参照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60~85岁,平均(68.50±3.94)岁。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62~84岁,平均(68.48±3.91)岁。研究组与参照组在性别以及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的预防长期卧床、下肢的创伤制动及术中操作的负损伤致使血栓或脂肪栓塞的形成,轻者通过肢体运动、理疗、溶栓药物治疗可以纠正,重者需手术取栓,甚至肢体坏死或危及生命。其预防是关键,根据患者住院时受伤情况,年龄大小,及配合程度,首先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根据不同病情自入院起制定一套适合的主被动运动计划,督促其实施。有研究认为,术后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和下肢间歇性气压治疗(IPC)、CPM及患肢主动机肉收缩活动等机械预防,显著降低DVT发生率。IPC对预防DVT的发生有较好的作用,可减少DVT60%的发生率,尤其是对于高危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可有效和安全预防DVT的发生。

2)贫血、抵抗力低下贫血原因:①造血功能衰退,人体血细胞的生长更新主要由骨髓的造血功能来实现;人的造血能力随年龄的增长也在下降,骨髓中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慢慢退化为无造血功能的黄骨髓;②造血所需元素缺乏,高龄患者牙齿松动脱落,咀嚼力下降,再加上消化道功能较差,最终引起营养不良,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所需原材料必然不足;③造血因子不足,老年患者胃粘膜退化、胃分泌营养因子减少,维生素B12等吸收障碍,老年人睾丸素分泌不足,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均能引起贫血。对于患有贫血的老年患者首先要查找贫血原因,根据不同原因做相应处理,其次在术前要纠正贫血,对于血红蛋白<8.0g/L的手术患者,要给予成分输血予以纠正。3)完善操作规范及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的手术及处理操作,完善的规章制度可大幅避免骨科老年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前,需仔细考虑手术方案。手术尽可能在层流手术室完成,术前医生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刷手、消毒,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操作,仔细缝合。当需用到植入器材时,医生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避免使用不当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神经损伤。手术全程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心电监护,配合麻醉师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肺功能、出血量及血压情况。经全麻手术的患者,术后复苏期拔管前,注意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有无残留,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对于骨科涉及的植入器械,医院应制定严格的进货标准,由专人负责完成书写进货记录,建立电子档案,保存器械的注册许可证、产品包装及标准,以便随时查阅。医院可制定详细的医疗器械使用规范,使医生术前及术中的操作有章可循。术前,医生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其了解自身的病情及治疗方式,告知患者需使用医疗器械的价格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结果
        2.1两组的满意度衡量项目测算值比较研究组的满意度衡量项目测算值97.22%(35/36)高于参照组72.22%(26/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2,P<0.05)。
        2.2两组的护理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衡量项目测算值比较研究组的护理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衡量项目测算值低于参照组(P<0.05)。
        2.3两组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HAMA衡量项目测算值以及HAMD衡量项目测算值比较护理前,研究组的HAMA衡量项目测算值,以及HAMD衡量项目测算值均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HAMA衡量项目测算值,以及HAMD衡量项目测算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
        2.4两组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衡量项目测算值比较护理前,研究组的健康感觉衡量项目测算值、躯体功能衡量项目测算值、角色功能衡量项目测算值、认知水平衡量项目测算值、情感功能衡量项目测算值,以及社会功能衡量项目测算值均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健康感觉衡量项目测算值、躯体功能衡量项目测算值、角色功能衡量项目测算值、认知水平衡量项目测算值、情感功能衡量项目测算值,以及社会功能衡量项目测算值均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据统计,具有高风险性的五个科室为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普外科、骨外科和整形外科,骨科手术的高风险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骨科手术进行时由于每个患者的承受力不同,导致的后果也不同,会发生各种意外情况。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骨科手术的手术方法也相应增多,但是也为手术增加了不可控性,再加之患者手术后活动不便,会导致各种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骨科手术的高风险性。但是,医院普遍存在一个难题就是医护人员紧张,因此骨科手术后患者的时时情况并不能得到随时的反馈。因此制定一个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的风险预警机制,能够起到及时反馈、尽早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亚娟.集束化护理在老年患者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5):40,42.
        [2]屈正楠.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253-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