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均
荣县人民医院 四川荣县 643100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主要研究对象是本院2017年3月到2019年9月心内科所接受诊治的84位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在诊治环节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因素。结果:汇总统计并分析病患资料发现,产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危险性因素有抽烟、喝酒、剧烈运动、排便过度用力、情绪起伏较大等,而能够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疾病主要有扩张型心肌病、肺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急性心肌炎、肥胖型心肌病、主动脉夹等,心源性猝死的主要产生时间段为患者进入医院半个月之后的一周,且多数发生在凌晨的零点到6点。结论:心内科老年住院病患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多种多样,对此,医生和护士应当强化对患者并且的监督与管理,并统计汇总各种危险因素,同时提出合理科学的干预方式,借此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临床危险因素
引言
心源性猝死属于心脏类疾病,其发病较为急迫,一旦心脏发生骤停那么患者就会死亡,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是中老年。据调查显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老年心内科病患诊治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一路升高,对其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得知,选用预防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几率。该次研究主要是对本院心内科所接受诊治的84位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并归纳总结其危险因素。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我院2017年3月到2019年9月心内科所接受诊治的84位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这些病患都与心源性猝死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其中男性患者有47人,女性患者有37人,年龄均在58-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46±1.56)岁。体重在51.5-81kg之间,平均体重为(68.15±5.03)kg。在这84位患者中,身患冠心病的有33人、扩张型心肌病有6人、急性心肌炎有7人、肺心病有4人、肥胖型心肌病有9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有6人、主动脉夹有5人、高血压心脏病有11人、风湿性心脏病有3人[1]。这些病患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其结果都显示为异常,出现胸闷、胸痛症状直至最终死亡所间隔时间段不超过12小时,并且这84位患者身体内其他器官并没有太大损伤,精神状态也没有太大问题。
1.2方法
应用回顾分析法,对84位心内科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对其年龄、体重等查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找出其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对这些患者家属散发本院自行制定的调研问卷,其中主要是对患者生前的一系列情况进行了解,比如:排便时是否过度用力、是否有抽烟喝酒的习惯、情绪是否易怒、是否会剧烈运动等。
1.3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病历中的资料和问卷调查结果,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时间以及危险性因素进行全方位分析。
2.结果
2.1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患者病因
心内科中老年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疾病类型有主动脉夹、急性心肌炎、肥胖型心肌病、肺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详细情况如下表1所示:
.jpg)
2.2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时间
在这84位患者中,进入医院2-3个星期所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占据61.9%,52位。发病时间段在凌晨0点到早上6点占据39.28%,有33人;发病时间在中午13点到下午17点的占据16.66%,有14人;发病时间段在傍晚18点到凌晨0点占据29.76%,共30人;发病时间段在早上7点到中午12点的占据8.33%,有7人。由此可见,在凌晨0点到早上6点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人数最多,占据比例也最高。通过统计猝死时间,发现1小时左右的占据67.85%,有57人;6个小时左右的占据19.04%,有16人;12个小时左右的占据13.09%,有11人。
2.3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临床危险性因素分析
统计汇总分析完毕84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之后发现,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有抽烟、喝酒、剧烈运动、排便过度用力、情绪起伏较大等,详细状况如下表2所示:
.jpg)
3.讨论
心内科中的老年病患在诊治环节出现猝死的主要因素是心源性猝死,据不完全统计,心源性猝死临床发病概率越来越高。而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特性是病情发展过快,且起病十分突然,目前对于该临床症状并没有研究出相应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中一些心内科疾病病患还有轻微性的心脏病,而且病情发展速度也比较慢,同时也并未对心源性猝死提起应有的重视力度,且中老年人居多,身体机能都大不如从前,在这些抽烟、喝酒等危险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引起心源性猝死,从而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2]。通过上述对心源性猝死临床危险因素的有效分析和讨论,得知只要实施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规避、防范,那么可大大减低心源性猝死的出现概率,同时对于心内科老年病患的治疗也有着很大积极作用。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中,其情绪易暴躁易怒以及剧烈运动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其他的危险性因素都是病患在日常生活中所养成的不良习性有关。要想真正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出现概率,增加救治成功几率,医院应当具备完整无缺的急救设备,并对心内科病患、家属展开心源性猝死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借此加强其救护能力。
参考文献
[1]姚素萍.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2):77-79.
[2]左学武.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3):46.
作者简介:李晓均,(1989.07)男,汉族,本科,四川省安岳人,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人民医院,医师,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