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富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红十字会医院 536100
[摘要]:分析对比多层螺旋CT应用于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2021年2月中收治的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传统X线检测,观察组做多层螺旋CT检测。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做影像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通过更清晰的图像表现来展示细小病变处,方便医生进行诊断,因此更加实用。
关键词:韧带损伤;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
膝关节承载了人体的主要活动功能和负重功能,能够为人体的运动提供力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常由于运动损伤、外力打击等原因出现膝关节的韧带损伤情况,需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治疗。为了提升患者的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检查准确性,避免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我院针对于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2021年2月中收治的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2,年龄层次为27-67岁,平均为(46.67±5.53)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1,年龄层次为25-65岁,平均为(45.56±4.4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能够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通过我院临床医学多次诊断,确定患者符合《膝关节磁共振成像与关节镜图谱》[1]中的诊断标准, 确诊为膝关节韧带损伤情况。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了知情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已经通过了本次研究申请。
1.2方法
对照组做X线检测,观察组做多层螺旋CT。取患者为仰卧位,选择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器,将患者的双腿置于扫描架的中心区域。确保操作机器的台面中心和患者的骨径骨长轴保持一致。将扫描间隔和层厚均设置为5mm,按照相关的标准对患者做扫描。
1.3观察指标
在医生读片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检测准确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标准
研究所得计量资料(t)和计数资料(X2)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为(±s)、(n,%),若P<0.05,则判定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组50例患者中,X线检出数为37例,整体检出率为74%;观察组50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检出数为45例,整体检出率为90%。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672,P=0.003)。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关节部位,起到了支撑人体运动功能的作用。但是膝关节结构复杂,部分关节相对较脆弱。在人体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因为运动过度、外力打击等情况出现严重的不良损伤情况。只有通过医学影像进行针对性的诊断,提出医疗意见,予以良好的治疗,才能提升患者的康复程度,让患者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这使得对于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准确率在不断的上升。传统的X线扫描虽然能够得到一定的结果,但是多是通过与健康胫骨的位置对比和关节间隙对比的方式来间接验证韧带断裂情况的。而多层螺旋CT技术是较为理想的检测技术,通过直接征象中的交叉韧带水肿、增粗,韧带边缘毛糙,韧带附着点附近可见的碎骨片影。韧带CT值<75HU提示韧带损伤。韧带的正常形态消失,出现连续性中断提示等方式来进行判断。同时可以通过间接征象中的PCL角<107°或AT角<45°等方式来进行判断可能存在韧带损伤。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通过容积扫描的方式,过程更加简单,速度更快。同时图像具备了良好的空间分辨力、密度和时间分辨力,同时方便对所扫描后的图象做后期处理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医学影像检查成本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检查准确性。而在本次研究中,能够发现,相对于采用传统CT的对照组来说,采用多层螺旋CT的观察组的检出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差异,能够进行比较。这充分验证了多层螺旋CT的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的理想性。这一观点在赵仕懂, 丘武应, 陈志武[2]的研究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证实,同样肯定了多层螺旋CT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进行膝关节的韧带损伤检查中,采用多层螺旋CT能够得到更加清晰明显的图像,方便就微小位置进行病症判断,提升了检查的准确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检查中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启榕. 膝关节磁共振成像与关节镜图谱[M].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4.
[2]赵仕懂, 丘武应, 陈志武,等. 基层医院膝关节外伤MS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 17;115(05):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