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建设中心内科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沈佳佳
[导读] 调查分析胸痛中心建设中心内科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
        沈佳佳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江苏 南京 211800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胸痛中心建设中心内科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方法:采用护士基本资料调查表、胸痛中心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测量量表对医院心内科9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内科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得分为(114.22±28.08)分,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地点和参加院内胸痛中心培训次数是影响心内科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培训力度,使心内科护士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娴熟的实践技能,当病人发生病情变化,能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实现人岗匹配,提高护理质量,最终达到胸痛中心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胸痛中心;建设中心;内科护士;岗位胜任能力
        引言
        胸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病症,而胸痛中心是一个可以对患者病情进行快速识别、危险分层,并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处理的医疗机构。胸痛中心是整合急诊医学、心脏病学、导管介入技术、医疗管理和社会医学等多学科资源,代表现代医学和社会文明最高水平的全新医疗服务模式,也被形象地称为“胸痛绿色通道”。胸痛中心运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院前救治和院内救治两方面关键流程。各胸痛中心的救治院内急救的流程有待进一步精细管理改进。患者的转运、诊断、术前准备、介入技术、术后管理等多个环节问题,特别在术前准备中存在许多护理相关因素,占用抢救时间。本研究旨在突出专业内容,注重实践能力,适应医疗发展的需要,为胸痛护士建立科学、实践和实践培训方案,为提高我们胸痛中心的医疗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6月,我院94名心脏病护士被选定进行调查。列入标准:我们的心脏科护士。排除标准:因产假、病假、工作假等原因而未住院一个月或一个月以上的人;不愿意参与这个研究。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挑选我院胸痛中心和网络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维护、整理和分析维护文件,并完成培训方案的初步草案;对参与调查的医院94名胸痛中心的专业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了实际抽样方法,所有护士都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 了解这项研究,并签署一份知情同意书,将因特殊原因而离职的护士排除在外。问卷中提供的背景资料包括护理人员所在部门、性别、年龄、服务年限、婚姻状况、教育和职称 调查涉及职业态度、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判断能力和胸痛中心的专业知识掌握等几个方面。根据Likert5的统计分析,每个分数都在0到3点之间,0点表示完全缺失,1点表示平均值,2点表示总体可用性,3点表示总体可用性,分数越高,熟练程度越高。
        1.2.2调查方法
        这项研究的七名研究人员同时接受了培训,以确保数据收集的一致性,随后,七名研究人员同时发出了一份关于心脏病学护士数据的基本调查表和一份关于胸部疼痛中心专科护士职位能力的计量表,并对这些职位进行了立即的再培训共发出97份调查问卷,收回95份,收回97.02%;取消不完整和空白问题等不合格问题后,有效问题单的数量为94份,实际回收率为96.9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胸痛中心在缩短诊断胸痛所需时间、缩短病人再手术时间、缩短胸痛病人住院时间、减少就诊和再入院次数、优化程序和康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优势。
        胸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疾病,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因此,一旦入院,就需要迅速有效的紧急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在胸痛中心设立紧急护理优化小组可以提高护理效率,因为小组成员认识到他们的作用、责任和对病人具体情况的分析,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确保护理的连续性,从而避免时间浪费。
加强措施:(1)培训护理人员。挑选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参加优化小组,他们将接受标准作业程序、应急护理优化步骤、急救技术、实践培训模拟、重病患者转诊程序等方面的培训。(2)简化应急程序。首先,预检分诊护士进行评估,30秒内完成咨询、申请和筛选工作,先抢救,然后登记,开通绿色通道,将病人转移到加护病房。其次,优化组组长指导护理工作,护士负责药品的灌注和分发,护士进行心电图检查,测量生命体征,主任在患者床边进行快速检测。在心电图完成后10分钟内处理阿司匹林和氯。最后,结合疾病史、心电图和心肌征象检查,根据患者状况确定治疗方案。(3)首席护士挑选一名具有高度临床鉴定能力的护士进行初步检查;一旦明确申请人中有符合胸痛时间< 24小时的患者,首次入院且没有门诊经验的患者会立即优先就诊,为急诊开辟绿色通道,进行一次 如果有病人一个人来医院,他们可以先进行检查,然后进行登记,急救护士参加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定期举办模拟急救培训,提高综合护理能力,并获得证书 急诊护士来访后,通知急救专家和途中小组成员,按照急诊胸痛患者的标准诊断和治疗程序,在2分钟内进入抢救室缓解患者的紧张状态, 在5分钟内,医疗队成员向病人提供心电图、吸氧、心电图监测和静脉注射; 安排胸痛患者优先进行血液分析、心肌征象、血液常规等。,同时收集详细的患者病情信息,询问并观察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和特点,完成患者病情初步评估,制定治疗计划,准确记录患者抢救后胸痛是否有所好转;观察心脏疾病患者症状治疗后药物和护理的有效性,如凝血、冠状动脉扩张、心电图变化和心肌信号的定期监测;对于疑似肺栓塞的患者,需要对患者的肺动脉和主动脉进行CT检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进入加护病房的患者有焦虑或拒绝治疗的感觉,也可能影响其健康状况的变化他们可以适当地与身体护理结合起来,使病人感到受到护理人员的影响,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需要转诊的重病患者,需要及时安排120次转诊对病情较轻的病人进行治疗,以维持、住院或采取后续行动。被转移的病人通过电话进行监测,对他们进行预测,并评估他们对护理的满意程度。(4)明确界定的处理程序和充分的操作前准备;(5)数据合并缩短了物品的准备时间,节省了人力资源; (6)书面交接,提高沟通准确率; (7)减少其他部门工作量,收费齐全,提高各部门满意度;⑤减少家属奔波,提高患者满意度。不仅实现了急诊PCI术前高效、便捷与标准化操作规程的统一,而且明显缩短了D-to-B时间,提高了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成功率,同时提高了相关部门及患者的满意度。护士在临床工作第一线,最早、最多的接触患者和家属,同时与各个部门联系,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准备中使护理人员无缝隙对接相关科室团队,并保证所有护理人员同质化落实护理措施,对缩短DTB时至关重要。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要求系统化管理:定点放置,人人知晓;专人管理、班班交接;及时补充,定期检查。在胸痛中心精细流程管理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准备中的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3结束语
        简而言之,对内科护士职位能力的评估表明,护理人员的自主发展水平、智力判断和专业技能水平仍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顾赛男.胸痛中心护士培训课程合理性分析[A].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C].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市护理学会,2019:1.
        [2]徐婷婷,谢红珍.胸痛中心STEMI病人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08):1347-1350.
        [3]徐婷婷.基于胸痛中心建设STE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的构建[D].长江大学,2019.
        [4]陈媛.医院护理人员护理信息胜任力构建及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8.
        [5]王焕东.胸痛中心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大纲的构建研究[D].郑州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