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刘守标
[导读] 探讨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中CT与磁共振应用的价值。
        刘守标
        邹城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273500
        摘要:目的:探讨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中CT与磁共振应用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选择,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100例。在运用CT与磁共振诊断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明显的凸显出两种方法的效果,以对比的研究方式为主,使用计算机将患者排序后,设立研究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将100例患者平均分配至两组,各组50例,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诊断,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CT诊断,研究组中患者接受磁共振诊断;统计诊断结果,如异常检出率,并记录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统计异常检出率发现,研究组接受磁共振检查后,异常检出率与接受CT检查的参照组比较{96.0%(48/50)比76.0%(38/50)},前者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各项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中,无论使用CT还是磁共振诊断均具有一定效果,但CT检出效果低于磁共振,后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在今后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CT;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价值
        引言:为了深入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中CT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择两种诊断方法对比的方式,即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统计两种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以此探究不同诊断方法在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所有的患者检查接受检查之间,均接受CT核磁共振相关知识的教育,以此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使其充分认识到接受检查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临床配合度。参照组采用CT检查的方法。使用的仪器为128排64层双源螺旋CT(西门子Flash)诊断仪进行扫描,操作人员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完成各项操作,将层厚、层间距、间隔时间分别设置为8mm、10mm、3s,诊断过程中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采取横断位扫描的方法。
        研究组则采用磁共振诊断的方法。所用仪器为:西门子3.0T MRI成像仪(MIEMENS生产制造),使用该仪器对患者进行诊断,层厚、层间距、分别设置为5mm、2mm,对患者的颅脑进行全面的扫描,采用由颅脑底部开始向上扫描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不同方法在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诊断中的检出例数,并计算检出率后进行比较。另外,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患者的基本年龄为本次研究的计量数据,而患者的其他基本资料和异常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则为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而在统计分析和比较的过程中采用SPSS 23.0软件完成。(±)为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百分比)为计数资料检验时的表示方法,数据比较后,若差异较大,使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不同方法诊断后比较2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
        研究接受磁共振诊断后,检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患者48例,异常检出率为(96.0%);参照组采用CT诊断后,检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患者38例,异常检出率为(76.0%);上述数据比较,后者较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诊断方法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比较
        采用磁共振诊断放方法对研究组16例病毒性脑炎、8例化脓性脑膜炎、11例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15例结核性脑膜炎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87.5%)、(90.91%)、(93.33%)。采用CT诊断方法对参照组18例病毒性脑炎、7例化脓性脑膜炎、11例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14例结核性脑膜炎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78%)、(71.43%)、(72.73%)、(18.765%)。以上数据比较后者有明显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病等均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1]。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而且导致其发生的原因较多,具有复杂性特点,常见的因素包括:寄生虫、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螺旋体感染等[2]。该病发生,临床中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还会导致严重不良结果发生,此类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临床中应该及时进行该病的诊断,并采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维护其生命健康安全,由此可见,早期诊断及诊断准确性的重要性[3]。本研究对研究组采用磁共振的诊断方法,结果显示无论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异常检出率,还是相关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均有采用CT诊断的参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磁共振是一种定性检测方法,可用多种参数完成成像,图像具分辨率高的特点,所以在诊断中效果更加精准。
        综上所述,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准确率,效果明显优于CT诊断,可在今后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文杰.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05):735-736.
[2]王安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诊断中CT与磁共振的应用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3):137-138.
[3]李全祥.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探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3):201-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