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X线诊断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李军
[导读] 分析与评估X线用于慢阻肺(COPD)伴肺间质纤维化(PF)诊断的价值。
        李军
        青浦区香花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12
        摘要:目的:分析与评估X线用于慢阻肺(COPD)伴肺间质纤维化(PF)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对象为采集自我院呼吸科的94名COPD伴PF病人,每名对象皆行X线诊断,评估X线诊断法的临床结果与价值体现。结果:借助X线诊断,可获得较高准确率,可反应病情的不同程度与征象,具统计价值,P<0.05,可给予临床判断以借鉴。结论:在诊断COPD伴PF方面,X线检查的应用,能够为临床初期COPD伴PF给予可靠的诊治参考。
        关键词:X线诊断;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应用
1.前言
        COPD的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为主,其特征表现主要为重度气流阻碍,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CB)或肺气肿,COPD存在较高发病率表现,可严重危及病人。COPD发生后的临床症状为持续咳嗽、喘息、呼吸障碍、胸闷气短等,若临床领域可对其做到早期确诊,能够实现预防与治愈目的。相关调研发现,超过90%的COPD病人伴发PF,此类病人不具备典型的临床表现,仅通过临床诊断无法有效鉴别诊断此病,故而,为明确COPD伴发PF与否,应当及时对其开展其它辅助检查。COPD大多伴发PF,后者是一类进行性慢性肺炎。为了更为充分地明确病人的病情,开展有效且及时的干预,本院将对就诊于呼吸科的94名COPD伴PF病人实施X线检查,以加以诊断,分析此项检查在临床诊断COPD伴PF中的应用。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经随机方式,确定观察对象,即我院于2018.12~2020.4期间接诊的94例疑似COPD伴PF病人,这些病人的年龄跨度为46岁至89岁,均值为(61.89±4.36)岁,女性、男性各为37人、57人,占比各为39.37%、60.63%;在烟龄方面,最短18年,最长44年,均值是(30.24±2.83)年;94例病人中,混合型呼吸困难、呼气型困难各为61人、33人。此项研究实施的基础为,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准可,同时每例病人或其家属皆同意参与。
2.2纳、排标准
        纳入条件:①接受了常规X线、CT检查;②由病理诊断确诊。排除条件:①伴心脑血管、肾、肝等重度系统疾病;②缺乏完备的随访资料;③缺乏良好依从性,无法配合人员。
2.3方法
        X线检查所用仪器为TCT300sX线机(东芝品牌),告知病人应使呼吸保持稳定,呈站立位,再前位开展胸部正侧位照相。
2.4观察指标
        将病理检查结果当做标准(借助纤支镜采集肺组织,进行活检,结果显示肺泡组织与肺间质纤维结构大量增生),对不同状况肺气肿诊断率,还有征象(毛玻璃样高密度影、肺纹理增强与失调、支气管扩张、边缘致密影、小叶间隔增厚、肺大疱)显示率。其中,准确率为“真阳性”、“真阴性”两者人数之和与总人数的比值;敏感度为“真阳性”人数与“真阳性”、“假阴性”两者总人数之比;特异度为“真阴性”人数与“真阴性”、“假阳性”两者总人数之比。在肺气肿分型方面,若病变组织在全肺的占比为1%至5%,属于极轻度;若病变组织在全肺的占比为6%至25%,属于轻度;若病变组织在全肺的占比为26%至50%,属于中度;若病变组织大于50%,属于重度。
2.5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借助的工具为SPSS21.0,计量数据的呈现形式为“x±s”,实施t检验;计数数据的呈现形式为“ [n(%)] ”,实施χ2检验,差异具备统计价值的条件为“P<0.05”。借助Kappa检验来测定一致性,一致性良好、中等与较差对应的Kappa取值依次为0.7以上、0.4至0.7、0.4以下。
3.结果与讨论
3.1结果

        传统X线检查发现,94名病人皆诊断患COPD伴PF,漏诊、误诊人数各为1人、2人,一致性检查得Kappa值=0.798,表明具备良好的一致性。
        从表1可见,从我院接收的就94名患者X线诊断结果可见,大部分收治的患者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其临床表现明显,X线诊断后肺部纹理增强,其中出现纹理呈蜂窝状、网状及弥漫性分布。X线诊断显示重度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有57名患者,所占比例为60.64%;中度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人数为18人,所占比例为19.15%;轻度的人为16人,所占比例为17.02%,可见在对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中,X线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而在征像显示中,75名患者的X线诊断报告显示,肺纹理紊乱和增强所占比例为19.79%,其次为边缘致密影的人数有69人,所占比例为73.40%,再次为小叶间隔增厚有62人,所占比例为65.96%;此外还有肺大疱(43,45.74%),支气管扩张(21,22.34%),毛玻璃样高密度影(28,29.79%)等。可见X线诊断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结果有利于提高轻度肺气肿诊断准确率,且各检查征象显示率可为临床早期慢阻肺合并肺纤维化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3.2讨论
        COPD属于中老年病人易于发生且存在极大危害的一类呼吸系统病变,还没有找到此病确切病因,此病诱因包括吸烟、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吸入毒性气体等,此外,自身机体与遗传等也对此病存在一定影响。临床方面COPD伴发PF达90%的发生率,极大影响到病人的正常生活与肺功能,然而此病如果及时发现能够有效预防,通过肺功能改善状况来评估病情程度。
        病人发病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肺气肿,在临床诊断COPD伴PF病人方面,所用方法为X线与CT检查,前者可避免病人的肺组织受到进一步伤害,削弱肺部通气与换气功能的影响。然临床实践同时显示,此项检查在敏感度上表现不佳,同时不能清晰呈现微小病灶,因此就诊断符合率而言,其不及CT检查。在对COPD伴PF进行诊断方面,CT的应用,在观察病灶方面具备高分辨率表现。此外,经由此项检查能够分析病灶的客观状况,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诊治方案的确立。总之,常规X线、CT诊断COPD伴PF,皆体现出一定应用价值。可将前者当做诊断此病的其中一类常用手段,从而为临床医师的分析给予有效借鉴。
4.结语
        现今还没有找到COPD伴PF的确保病机,但是已有研究证实,COPD伴PF具备不可逆性,可导致病人换气以及通气机能严重不良,在很大程度上危及病人生命健康。所以,通过X线检查进行诊断,极大有助于此病的及时发现、干预,以及病情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董连军.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99-101.
[2]仇煜,钱晓君,张雪,等.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和单纯慢阻肺-肺气肿临床特点比较[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9):1634-1637.
[3]陆文杰.CT与X线诊断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2):37-37.
李军 男 1977.5 汉 上海市青浦区人 本科 主治医师 放射医学()社区医院放射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