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超声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李荣兴 通讯作者:顾玉兰
[导读] 是分析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核磁胰胆管成像、腹部CT以及超声的应用和价值,分析其影像学特点。
        李荣兴  通讯作者:顾玉兰
        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江苏南京,211800
        【摘要】目的 是分析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核磁胰胆管成像、腹部CT以及超声的应用和价值,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方法是选择我院收治的95例被疑似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使用上述三种方式进行检查,统计检出率并且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是采用腹部超声检查方式,检出率是39.58%,采用腹部CT检查方式,其检出率是47.92%,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方式,其检出率是6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309、6.995)。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为95.79%,显著高于腹部CT和腹部超声。结论是核磁胰胆管成像方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和CT,诊断价值更高。
【关键词】腹部CT;超声;核磁胰胆管成像;结石;诊断;影像学
        肝外胆管结石在临床中十分常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通常,将肝外胆管结石疾病划分成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大部分患者是原发性,少部分为继发性。发病患者常常出现高热、寒战和黄疸等等症状,其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在本研究中,主要是针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析使用腹部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产生了胆绞痛、黄疸、胆囊肿大和发热等临床症状,均被怀疑是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有:49例男性患者和46例女性患者,患者平均年龄是(52.41±3.64)岁。患者和家属均知晓并同意参与到研究中,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超声检查:在检查之前的6小时内,禁止患者饮食,在检查之前的3小时作用,给予温水600mL,患者选择平卧位并露出腹部,实施超声检查。
        腹部CT检查:在检查之前,患者需要空腹8h,在前3小时左右引用250到500mL的水。患者首先采取仰卧位,露出腹部,从上腹开始扫描到下腹部。之后构建矢状位图像和冠状位图像,层距设置1mm。把重建之后的资料和数据发送到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等进行数据和图像的处理,传输到三维空间,得到立体图像。
        核磁胰胆管成像:扫描之前需要禁食,患者选择仰卧位,露出腹部,采用腹部线圈采集信号,并且使用呼吸门控监控技术,对胆管位置进行扫描。选择三位资历老的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对图像结果进行评价。
        1.3观察指标
        (1)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检出率。(2)针对肝外胆管结石,分析其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特征。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数据分析使用软件SPSS23.0,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比率(%),利用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肝外胆管结石检出率对比
        在手术病理检查后,有66例(69.47%)患者确诊肝外胆管结石;使用腹部超声,检出率是39.58%(38/95),使用腹部CT,其检出率为47.92%(46/95),使用核磁胰胆管成像,其检出率为67.37%(64/95)。因此,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率明显比前二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309)。
 
        2.2肝外胆管结石的影像学检查特征分析
        腹部超声检查:结石胆管出现近端扩张,同时管壁厚,强回声,利用横断面扫描,现“海岛样”改变。其中利用超声检查出患者38例,有7例属于误诊,并且包含胆囊颈部结石3例、胆囊管结石3例和胆总管内泥沙样结石伴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1例被误诊是胆总管结石。
        腹部CT检查:在胆总管中,现高密度影,存在混合结石,包含中间低稠密度影以及四周高稠密度影,在胆管阻塞的结石阻塞位置或者是上方,现低稠密度影胆管。在46例被检出的患者中,其中有6例属于误诊,诊断不完整。
        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胆管内现条索状的负影、其边缘比较清晰并且粗细均匀,影像学特征显著。在触碰之后能够变形,可以看到沙粒状、杯口状以及充盈缺损等等,现不规则的图像特征。被检出患者64例,其中有胆总管内泥沙样结石伴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患者1例被误诊,因此,有一例诊断不完整。
        3讨论
        肝外胆管结石属于常见的胆石症,多发于30岁以上的人群。在当前老龄化不断加速的今天,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急剧增加。肝外胆管结石中有胆红素,并且常常伴随胆道感染,容易造成诊疗失误,影响了患者的及时治疗。针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做到早判断和早治疗十分重要。
        在本研究中,针对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使用腹部超声方式的检出率为39.58%,使用腹部CT方式的检出率是47.92%,使用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是67.37%。因此,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检出率。
        综上所述,在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腹部CT和超声检测,有着很高的诊断价值和意义,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采用超声检查的方式容易操作,成本低,在当前的基层医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其诊断不够敏感、特异性很差。采用腹部CT患者更能够接受,检查的成本低,但是针对一些细小的结石,该方式缺乏准确性。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方式进行检查准确率高,但是成本和价格高,对操作的医师有着很高的技术水平的要求。因此,基于上述几种方式的特点,在临床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平行重叠吻合法在3D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J].白军伟,张超,王志凯,张辉,谢毅,张纯博,余涛.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0(01).
[2]肝内胆管结石病的研究进展[J].胡继.中国基层医药.2019(22).
[3]比较彩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J].马晓苏,裴仁明,章婷婷,孙中萍.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