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李苏云
[导读] 分析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李苏云
        广水市中医医院,湖北广432700
        【摘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子宫肌瘤患者共6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丙氨瑞林治疗,试验组采取米非司酮。比较效果。结果:试验组病灶缩小时间、疼痛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 P<0.05。结论: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高,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保守治疗;应用价值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的良性肿瘤,也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子宫肌瘤可导致临床症状如痛经,月经过多,紧张等。严重的可以行子宫切除术。大多数没有症状,只在盆腔或超声检查时偶见,少数病人出现阴道出血,与生长点、变性和并发症密切相关,与肌瘤大小和相关性较小。虽然临床多以手术切除为主,但由于手术治疗对部分病人生理、生殖功能有影响,常需保守用药。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型肿瘤,而雌激素是促进肌瘤生长的主要因子,有学者认为生长激素(GH)也与肌瘤生长有关[1]。米非司酮能与孕酮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与子宫内膜中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是孕酮的5倍,能使子宫肌瘤缩小。本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子宫肌瘤患者共6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丙氨瑞林治疗,试验组采取米非司酮。比较效果,分析了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子宫肌瘤患者共6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31-57(47.12±2.14)岁。试验组年龄34-56(47.01±1.34)岁。两组资料显示P大于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丙氨瑞林治疗,皮下注射,每次150μg,在月经来潮1-2天治疗,每天1次,治疗3个月。
        试验组给予米非司酮。米非司酮(华联制药生产):12.5mg/次,月经来潮1-3天服用,每日1次,于睡前口服,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灶缩小时间、疼痛好转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监测指标、总有效率。
1.4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子宫肌瘤病灶缩小60%以上;改善:患者子宫肌瘤病灶缩小20%~60%;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改善率 [2]。
1.5统计学方法
        在SPSS21.0软件中,计数给予x2统计,计量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灶缩小时间、疼痛好转时间比较
        试验组病灶缩小时间、疼痛好转时间6.24±1.21周、5.45±1.12周短于对照组9.01±2.16周、7.23±2.20周,P<0.05。
2.2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 P<0.05。见表1.

3讨论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明确。通常认为与肌肉细胞正常突变、性激素、局部生长因子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大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但在超声或骨盆检查时意外发现。由于肿瘤体积增大或生长部位较低,患者膀胱和直肠受压,造成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甚至不育,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3]。子宫肌瘤可手术治疗,但易复发,并发症多。所以,临床上通常采用保守疗法。按肌瘤的不同,子宫肌瘤可以分为壁内肌瘤,浆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和宫颈肌瘤,其中以壁内肌瘤最为常见,约占60%-70%。近代医学研究发现,子宫肌瘤比正常子宫肌肉组织有更多的雌激素受体,提示长期高雌激素水平引起的内分泌紊乱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能与孕酮竞争结构相似的孕酮受体,降低孕酮的活性,从而起到抗孕酮的作用,降低体内孕酮的含量。米非司酮具有抗孕酮的作用,常用于紧急避孕或引产[4-5]。米非司酮能直接与孕酮受体结合,抑制孕酮活性及肿瘤组织上皮因子基因表达。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米非司酮能缩小子宫肌瘤,从而减少雌激素作用,诱导肌瘤细胞凋亡,最终促进肌瘤缩小。另外,米非司酮能减少子宫动脉的血流量,从而减少肌瘤的血供。米非司酮还可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生理活动,降低相关激素,抑制肌瘤生长,使体积减小[6-7]。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病灶缩小时间、疼痛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 P<0.05。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者病情的改善,缩短治疗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张志恒,谢卓,陈娟.曲普瑞林联合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性科学,2021,30(02):85-88.
[2]李桂香.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2):160.
[3]丁淑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分析[J].现代养生,2018(24):111-112.
[4]闫瑞芬.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3):135-136.
[5]党菲.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8,37(01):144-145+198.
[6]聂巧宜.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1):79-81.
[7]李涛淘,齐茹,房姝妍.米非司酮在妇科子宫肌瘤患者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7):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