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马洪阳
[导读] 探讨院前急救模式的选择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洪阳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   236000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模式的选择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急救指挥型院前急救模式)和对照组(院前型急救模式)各3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5.00%>47.22%,χ2=6.11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9.82±1.84)min<(13.14±1.47))min,t=8.458]和抢救时间[(36.53±4.82)min<(49.94±7.05)min,t=9.421]相对更短(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急救中,院前急救模式的选择,影响着急救效率和急救效果,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安全,急救指挥型院前急救模式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院前急救模式;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危急、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破裂有关,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狭窄、闭塞或形成血栓,进而引起急性心肌缺氧、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发作后,应及时接受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急救过程中,为了提高急救成功率,需要保障院前急救的工作质量[1]。通过院前急救,患者病情暂时控制在稳定的状态下,降低病情进展、恶化的风险,为院内急救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该以提高急救成功率为目标,追求更高的急救效率,选择更适合的院前急救模式[2]。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应用对于急救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2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5.73±6.37)岁。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47~70岁,平均年龄(56.08±6.22)岁。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观察组(急救指挥型院前急救模式):在急救指挥型院前急救模式中,接诊后,详细询问患者的信息,了解患者的发病地点、症状表现,快速调度救护车车辆,紧急出动。院前急救的开展,由急救指挥调度平台进行指挥、控制,能够准确掌握车辆定位动态。到达现场后,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状态(瞳孔、心率、呼吸)。根据院前急救的需要,正确调整患者的体位姿势,建立静脉通路,实施通气。当患者呼吸和循环处于稳定状态时,将患者平稳搬运至救护车,转运至医院。转运途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密切关注其体征和症状表现,并与院内保持联系,向急救指挥调度平台反馈患者的信息。院内做好诊疗的准备工作。到达医院后,院前和院内治疗工作能够紧密衔接,将患者直接送往相应的科室接受诊疗。  
        对照组(院前型院前急救模式):在院前型院前急救模式中,仅有院前出诊,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后,再接受院内急救治疗。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效果
   观察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见于表1:

3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危急,死亡风险较高,需要在病发后的第一时间接受救治,及时控制病情,挽救患者的生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急救,院前急救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急救的成功率[3]。医院在接诊后,应该迅速反应,快速出诊,在患者病发现场,实施急救,通过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心脉复苏等急救措施,患者的呼吸和循环恢复稳定,暂时脱离危险,然后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接受救治[4]。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院前急救中,可以选择不同的院前急救模式,如急救指挥型、院前型等。在急救指挥型院前急救模式中,在院前出诊的基础上,与院内治疗紧密衔接。由急救指挥调度中心进行指挥、控制,院前急救人员能够与院内医护人员积极沟通,相互协调、配合,能够显著提升急救效率,进而获得良好的急救效果。而在院前型急救模式中,则是以院前出诊为主,院前与院内的急救工作缺乏良好的衔接[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急救指挥型院前急救模式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75.00%,显著高于应用院前型院前急救模式的对照组,充分凸显出急救指挥型院前急救模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急救中的优势作用。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为(9.82±1.84)min,抢救时间为(36.53±4.82)min,比对照组更短,说明急救指挥型院前急救模式是更加高效的院前急救模式,能够为临床急救工作赢得更加充裕的时间。
        综上所述,不同院前急救模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急救中的应用,对于急救疗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选择急救指挥型院前急救模式,可有效提升急救效率,保障急救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堂凯,罗瑞明,周正文.不同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21,40(05):7-10.
[2]刘洪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9):107-108.
[3]陈鹏.不同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7):917-919.
[4]李少岩,姜利.院前急救中可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症状特点与转归[J].北京医学,2019,41(07):550-552+555.
[5]韦基海.不同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15):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