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宏
贵州省福泉市陆坪中心卫生院 550504
摘要:本文目的主要研究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使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诊疗的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成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组成对照组,给予全部受检者临床生化检验,对比两组受检者生化检验指标数值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毒性肝病患者的总蛋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生化检验指标可以作为诊断病毒性肝炎的指标,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关键词: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指标;诊断;效果
病毒性肝病泛指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所终肝炎病毒引起肝部病变,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患者发病后一般表现出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以及肝区疼痛等疾病症状,存在一定的肝功能损害,危害极大。因此准确诊断病毒性肝病对于疾病治疗、预防传染范围扩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用来进行病毒性肝病诊断的常规方法是临床生化检验,可以通过测量患者血液中TP、ALB、PAB、AST以及ALT指标水平去准确诊断病毒性肝病,同时对于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治疗效果评价都有显著作用。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液TP、ALB、PAB、AST以及ALT指标水平与健康人群的具体差异明显,但生化指标水平异常改变与病毒性肝病病理改变的关联有待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比72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与72例健康受检者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探究了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使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病例数72例, 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2例受检者组成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范围区间为28岁-70 岁,平均年龄(38.15±2.03)岁。对照组受检者男性42例,女性 30例,年龄范围区间29岁-70岁,平均年龄(39.02±1.96)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生化检验,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4mL,进行15分钟的离心操作后将上清液取出,在抗凝管内置入-80℃冰箱内进行保存待检。全部生化检验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完成,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完成检验, 得出检验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对比正常值范围。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生化检验结果,检验项目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AS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ALT)。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得到的数据全部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达,并进行t检验判定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使用数(率)的形式代表,用卡方检验判定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比较,观察组TP、ALB以及PA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而AST与AL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升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jpg)
3讨论
病毒性肝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传染性,做好疾病诊断在治疗疾病和控制疾病传染上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得到临床医生和社会大众的重视与关注。病毒性肝病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并且做出准确的诊断,就会长期受到病理改变的影响,对肝脏形成慢性损害,使得肝脏功能逐渐下降,影响肝脏的正常运行,对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影响。病毒性肝病早期症状普遍不明显或者比较轻微,容易与其它疾病的临床症状弄混淆而影响临床诊断准确率,出现漏诊或者误诊,耽误疾病治疗。病毒性肝病的病情逐渐发展不仅会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困难,而且会加重疾病症状,给患者带去更多、更大的疾病痛苦。在病毒性肝病的临床诊断中经常会使用到生化检验,根据分析检验结果与正常数值范围的异常改变关系,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估病毒性肝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病,临床诊疗意义重大。肝脏可以合成ALB,因此临床上将ALB水平作为了评价肝脏损伤程度的主要指标,ALB水平越低表明肝脏合成ALB的能力越差,表明肝脏损害越大。
TP是临床生化检验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在肝脏处合成的重要蛋白物质,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因为肝脏受到一定损害会影响到TP的合成能力,进而在患者血液中的TP含量会有明显下降,指示肝脏损伤程度。PAB是人体重要的蛋白物质,又称为甲状腺素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得到,在生化检验中在了解蛋白质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方面具有较高敏感性,有研究表明30%白蛋白正常的肝脏疾病患者会表现出PAB浓度下降,或者可以说肝病越严重,PAB水平越低。AST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心肌的转氨酶,在肝脏中也有一定分布,正常健康人群血清中含有的AST量比较低,但是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液中含量比较高,因为病毒感染下患者的肝功能受损,肝细胞也受到一定损伤,细胞膜通透性会有所增加,使得细胞浆内的AST释放入血,使得血清AST 浓度增加,提示肝实质损害。ALT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的酶,肝脏内ALT含量大概是血液中的100倍。在病毒性肝病的急性期,ALT会大量释放入血,使得人体血液中ALT浓度大幅度上升,因此ALT也被作为诊断病毒性肝病的主要指标,是最为敏感的病理改变标志。研究中表明,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液生化检验TP、ALB、PAB水平均低于未患病受检者,而AST与ALT水平明显高于未患病受检者,说明在病毒性肝病的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可以获得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正确反映肝脏病理改变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结束语
两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比较,观察组TP、ALB以及PA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而AST与AL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升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毒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临床生化检验,可以通过对比各项生化检验指标的差异去预测肝脏损伤程度,辅助诊断意义重大,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综上所述,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和评估病毒性肝病的发病及严重程度,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病的主要方法,应该进行普及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海龙 , 盛慧萍 , 冯薛烟 , 赵银霞 , 张艳丽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IP-10 对肝损伤及纤维化辅助诊断价值 [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41(10):988-992.
[2]景晓华 , 杨学军 , 雒夏 .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多效生长因子水平及临床诊断价值评估 [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41(10):993-998.
[3]马晓, 杜武军, 康向飞, 李文峰, 马磊, 闫凤华, 吴嘉荔, 马汉宁, 杨立山 . 血清总胆汁酸、胆碱酯酶测定对重症患者继发性肝损害诊断价值 [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41(06):604-606.
[4]邱正强. 血清 CEA、AFP、CA199、CA125 在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意义[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7,14(03):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