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张博
[导读] 观察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牙体预备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
        张博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11800
        摘要:目的:观察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牙体预备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的60例行口腔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修复模式进行修复;为研究组患者采用起源非包饶型、I型、邻近切绕型、U型的牙体预备修复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及操作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相比于参照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相比于参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有效的牙体预备模式应用于口腔修复治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既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口腔修复的效果,还能够提升操作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可在口腔修复治疗中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牙体预备;口腔修复;临床效果;影响因素
        牙体预备在口腔修复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能够对有缺陷的牙齿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具备较高的稳固性和美观性,可见牙体预备既关乎牙周组织健康,还关乎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必须要实施有效的牙体预备操作方式,继而为患者的修复效果提供保障[1]。本次研究主要将有效的牙体预备应用于口腔修复中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整个研究过程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口腔科的60例口腔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口腔修复治疗,患者同意被纳入本次调查研究;排除标准:传染性疾病、口腔恶性疾病、严重器质性疾病等[2]。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30例、参照组30例,其中研究组1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在25-45岁之间,平均年龄(35±2.2)岁;参照组15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在28-48岁之间,平均年龄(38±2.8)岁。通过比较发现以上两组一般资料的具体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为参照组患者提供常规修复模式进行修复,首先牙医需要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消毒,然后对患者牙体中存在的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并将牙体轴壁道凹陷位置塞入的残渣进行清理,最后对患者的牙齿咬合情况进行记录,同时还要做好牙齿颜色的对比,明确需要修复的位置和面积,如果患者存在病牙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防止病牙对于周围的牙组织造成不利影响[3]。为研究组患者采用起源非包饶型、I型、邻近切绕型、U型的牙体预备修复方式,具体操作如下:开始的清洁、消毒工作与参照组操作较为统一,然后牙医需要对患者的牙体进行局部调整,在此过程中可采用纵向定位钩联合Freehand0结合的方式进行操作,继而保证牙体预备的纵深1.2-1.7cm,促使牙体的颈缘线呈凹陷状,通常这个操作会让患者有明显的痛感,所以必要的时候可为患者进行麻醉[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其中对于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评价主要对修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进行统计;根据医院自制的护理评价量表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其中分数在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分数在70-90分以内为基本满意,分数在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才用的统计学方法主要是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平均数通过±代表、标准差以(X±S)为代表的、百分数则用%表示,X2进行数据的计算、t进行数据检测,而P<0.05意味着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将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

3.讨论
        当前口腔修复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而对于口腔修复效果有着决心性影响的就是牙体预备,通常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将患者部分牙体组织进行磨除,在做好基牙预备的同时还要余留牙釉质,这样才能够提升边缘密封性,这些要求对于牙医的操作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牙体预备工作在临床口腔修复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是随着口腔美容技术不断研发与应用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专业化、美学化的口腔修复方式,其不仅能够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有效的修复,还能够提升患者牙齿的美观性,能够将患者大部分牙体进行保留,尽可能减小对患者口腔的影响[3]。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证实牙体预备能够提高修复率、减少并发症、控制复发率,确保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证实牙体预备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口腔科护理的人性化,促使患者的好感度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斌. 探析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 v.7(04):21+27.
[2]李志. 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 2019, 004(024):P.130-132.
[3]赵兴霞. 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2):103-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