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诗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目的:观察丹七涤痰汤加减方降低冠心病痰瘀互结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风险的研究。方法:选取50名冠心病痰瘀互结型患者,25例为对照组,25例为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予常规西药联合丹七涤痰汤加减方治疗,3周为一疗程。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6、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七涤痰汤加减方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痰瘀互结型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因子指标,发挥抗炎作用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风险。
关键字:动脉粥样硬化;痰瘀蕴毒;抗炎
戒烟、运动、饮食控制、积极调控血脂、血压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有效干预措施,然而尽管控制了传统的危险因素,许多患者仍会经历危及生命的首次心血管事件和复发性心血管事件。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血管壁对损伤和刺激的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1]。AS也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2],大量流行病学数据表明,炎症[基金项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2020yjscx040)
]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丹七涤痰汤加减方通过抗炎治疗降低冠心病痰瘀互结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风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0名于2019年07月至2020年12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门诊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jpg)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①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参照2018年《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3]制定。②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的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4]。 中医诊断标准:①胸痹及证型诊断标准:参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5]诊断标准制定。
1.3纳入标准
符合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Ⅰ、Ⅱ、Ⅲ级的诊断标准者;符合中医胸痹,辨证为痰瘀互结证的诊断标准者;年龄45-75岁,男女不限,依从性好;未接受现代医学抗动脉粥样硬化系统治疗或中医治疗。
1.4排除标准
严重失代偿的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或诊断为冠心病,已行或拟行PCI的患者;过敏体质者;依从性差者。
1.5治疗方法
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日一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日一次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日一次口服;针对心绞痛发作:硝酸甘油片0.5mg,必要时舌下含服。
治疗组:基础治疗药物加服丹七涤痰汤加减方:丹参15g,三七5g,川芎15g,赤芍10g,枳实15g,半夏15g,黄芪25g,瓜蒌15g,茯苓10g,虎杖10g,石菖蒲10g,炙甘草10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煎制,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3周为一疗程。
1.6观察指标
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炎症因子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
1.7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比较(n=50)
.jpg)
3讨论
综合各阶段AS形成的机制,其本质多为多种因素综合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脂质循环和代谢失衡诱导的一系列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6]。在Canakinumb抗炎性血栓形成结果研究(CANTOS)研究中,AS抗炎治疗可显著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7]。
痰饮、瘀血作为冠心病最常见的致病因子,又是津血所化的易感因素, 两者互为因果,交相为患,痰瘀同病, 且痰瘀闭阻,气血壅滞又可蕴毒为害,形成痰瘀毒相互交夹,进一步损害机体。而邪毒内闭心包, 最易兼夹痰瘀。“痰瘀毒相关论”日益得到广大学者们的认可[8]。本次研究所用丹七涤痰汤加减方以治痰瘀先治气血,治痰先调气,气顺则痰消,血活则痰化为治疗总则,选用丹参、赤芍、三七之品,行活血祛瘀之功,以通调血络之淤阻,道路通,则邪毒易除,通而不痛;枳实理气而破积,以止心下急痛,除日久之痰饮;半夏、瓜蒌开胸膈以除痹痛,涤痰涎以祛病邪;川芎共兼行气活血之效,气顺则痰易消散,血通则痰无所留;虎杖活血止痛,利湿化痰,更有解毒之效,痰、瘀、毒三邪无所遁行;石菖蒲开心窍,化痰湿,心神宁则心气旺,痰湿去而痛矣止;茯苓健脾养心,母子同调,又兼利水化湿之功,标本兼治;治病求本,故以黄芪伍炙甘草,二药味甘、性温,甘益脾,以生形体之精,温性升阳,以补形体之气,气精充足,则驱邪有力,炙甘草亦有调诸药,解百毒之力。诸药合用,气道顺、血脉通,痰瘀消散,毒邪亦除,标本同治,共奏行气化痰,祛瘀活血之功,充分发挥药物有效成分改善血液流变、调脂抗炎。此次临床研究以中医中药的抗炎作用为主要治疗途径,干预易损斑块,阻止斑块进展,使其向稳定性方向逆转,有效地降低相关人群的血栓负荷,防治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整体观念”的特色优势。
参考文献
[1]周茜洋,唐春香,张龙江,等.残余炎性心血管风险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20,33(07):760-764.
[2]Ross R. Atherosclerosis--an inflammatory disease. N Engl J Med. 1999 Jan 14;340(2):115-26.
[3]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09):680-694.
[4]邵耕.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劳累性心绞痛的分级标准—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 J ] .中国循环杂志,1998,3(1):125-126.
[5]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杂志,2019,60(21):1880-1890.
[6]丁绍祥.动脉粥样硬化的抗炎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1):2454-2458.
[7]Ridker PM,Everett BM,Thuren T,<i>et al</i>.Antiinflammatory therapy with canakinumab for atheroscler disease[J].N Engl J Med,2017;377(12):1119-31.
[8]于俊生,王砚琳.痰瘀毒相关论[J].山东中医杂志,2000(06):323-325.
项目基金:2020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课题名称:丹七涤痰汤加减方通过抗炎作用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风险的研究;项目编号:2020yjscx040。
项目基金:2020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课题名称:丹七涤痰汤加减方通过抗炎作用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风险的研究;项目编号:2020yjscx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