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院胸痛患者的诊治及转运探讨·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杨进波
[导读] 急性胸痛是我国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原因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危险性极高,早期识别处理、及时转运,极为重要。
        杨进波
        云南省建水县陈官中心卫生院,云南建水  654300
        【摘要】急性胸痛是我国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原因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危险性极高,早期识别处理、及时转运,极为重要。应优化、简化诊疗过程,提高诊治水平,完善急救系统,开通绿色通道,才能最大限度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造福患者,服务社会,
        【关键词】急性胸痛;急救系统;转运;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的常见症状之一,基层卫生院各项设备设施较为落后,因此其在胸痛诊治及转运中缺乏丰富的经验与实力。急性胸痛的病因复杂,可分为心血管系统和非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急性胸痛又称心源性急性胸痛,临床上较危险的心源性急性胸痛主要有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数据显示,急性心源性胸痛的死亡率为65%。由于高死亡率且基层卫生院收治率较高,因此值得对基层卫生院诊治及转运进行深入探讨。
1.现今的急性胸痛诊疗
        急性胸痛患者发病之前主要是在医院以外,根据相关资料证明60%的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没有及时就诊,等到疼痛难忍之后才去就医的,这就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其中仅仅只有极其少数的患者能够在急性胸痛的症状出现之后,通过一个救护车接诊为主要途径,去医院进行专门诊治,来进行一个极为快速的治疗。正常情况下在接收到急性胸痛的患者之后,急诊科室的医生一般是通过询问患者的过往病史和当前的症状、体征来判定,并且通过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和检验报告来诊断疾病。诊断结果出来之后,确诊为阳性的患者,再通过一系列的会诊之后,最终是能够被分配到胸痛相应的科室进行治疗,但诊断为阴性的患者,如若胸痛的症状没有缓解,也是可以进行一个留院观察的处理。而当中一些胸痛现象不是十分明显和处于隐秘时期胸痛的病患将会待观察,最佳的治疗时期就这样被错过了。当下借助相应的辅助检查是急诊科室的医生诊断急性胸痛的最主要手段,这样也可以看出急性胸痛的诊断水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受相关辅助治疗的科室水平的影响。早些时候主要的辅助的检查有心肌损伤标志物、血常规、心电图、凝血功能、D-二聚体、超声等,但是随着其他的一些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如320排螺旋CT、双源CT、床旁B超,这在一定程度缩短了检查所需要的时间,也提高了对处于隐秘期的急性胸痛的治疗水平[1]。
2.急性胸痛诊治的推进
        胸痛中心在近几年逐渐成立,这大大地提升了对急性胸痛的患者的治疗水平,特别是对心源性急性胸痛。胸痛中心对病患的病症进行诊断、救治、培训、教育和宣传,其主要的工作重心是围着基本的诊治条件、就医前的急救系统、医院内的快速通道的建立来展开的。有关研究数据表明,胸痛中心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对急性胸痛病患就医过程进行简化,急性胸痛患者的治疗水平和治愈几率有十分显著的提升。患者对急性胸痛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的认知明显低于常见慢性病例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高血脂等病。由此可看出当前对急性胸痛的预防和治疗,还是处于一个低水平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发展阶段。我国当前最主要的运转手段是通过120急救车辆来运转,而如今城市化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出行方便都购置车辆,交通的压力就比较大,这影响了120车辆的行进。虽然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需要对120车辆进行让行,但这也影响了救护车对病人的运转。我们就需要对现如今实行的就医的各个环节和细节进行优化,而院前预防和病发急救就是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现在此环节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化空间,这作为今后胸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方面。而院前预防是个巨大工程,我们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将其落实到每个市、每个区、每家每户[2]。


3.基层卫生院胸痛患者转运方法与设备
3.1转运设备
        医院的救护车将用作转运车,车内将备有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急救药品,并备有负压吸引器、氧气罐、输液器、留置针管、复苏袋和照明及通讯器材。在驾驶救护车并将其固定在车上之前,必须仔细检查设备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每次转送后,救护车必须彻底清洁及消毒,车窗必须通风,以减低感染风险及确保病人安全[3]。
3.2人员的配备及转运方式分析
        为确保救治工作的及时性及有效性,我院设有24小时开通的专线急救电话,进行24小时全天候随机准备出发,同时我院与上级医院连成一个有效转运网络,确保跟随转运车辆的医生内均有1名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生随诊,随诊医生及护理均接受严格是培训及考核,可熟练的掌握各个治疗仪器及护理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求值班的转运人员在值班期间保持通讯工具的畅通,在接到出诊后10分钟内出车,至目的地会对患者展开及时有效的救治[4]。急性胸痛患者接诊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20分钟内完成采血及POCT结果,确诊后10分钟内立即服用一包药(双抗治疗),立即与胸痛中心建立转诊机制,30分钟内转出。
3.3转运协议的签订
        为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在转运患者前需要详细耐心的向患者家属讲解患者的病情发生、初步诊断情况、患者病情可能出现的发展及变动、需立即进行转运的原因、预后效果评估及转运风险等情况[5]。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救治价值进行评估,对于无救治意义的患者,则不必进行转运。对于具有救治意义的患者进行转运前,需善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家属讲解相关知识,同时对家属情绪进行安抚,最大限度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与配合,在取得其理解与同意后,由患者的法定监护人签署相关的书面文件,行医患双方签字,完成相关医疗文书签署后转运。
3.4转运过程护理
        转运前按照抢救程序对患者展开救治与护理,如患者未进行相关的救治处理,需第一时间为其进行心肺复苏,快速清理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将其胃内容彻底吸净,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以便抢救工作及给药工作的开展,评估患者的肺部情况,如是否存在肺部炎症、肿胀及出血现象;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情况,如其出现心力衰竭现象,立即为其注射强心药物及利尿药物干预;对其代谢状态进行评估与纠正,但患者出现低血糖、高血糖或者酸中毒现象时需及时为其纠正。
        转运的过程中,连接相关监测仪器,对其监测各指标进行记录与观察。注重患者的保暖,当患者保温不当时,极易出现低体温状态,增加呼吸暂停、缺氧及硬肿症的发生风险。同时注重患者家属的情绪安抚工作,患者对胸痛知识及自身病症的认知度不高,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烦躁不安及无助的感觉,转移护理人员要应用鼓励性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情绪变化情况,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的恐惧、紧张或其他负面心理得到缓解,同时告知其家属不要过度紧张需积极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最大限度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4.小结
        急性胸痛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基层卫生院医疗工作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蒋艳妮,杜少兰,朱波,许咏梅.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08):150-151.
[2]刘力.南苏丹维和医疗分队接诊胸痛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人民军医,2019,62(06):498-500+508.
[3]王昭昭,何细飞,沈小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患者基于时刻APP的救治流程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8,33(06):37-39.
[4]张峥,安世兴,杨坤,张雪莹.区域协同救治联合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在心梗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05):11-14.
[5]丁同久,郭东风,刘国荣.急性胸痛的诊治现状及发展展望[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3):228-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