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及防控策略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赵新宇通讯作者
[导读] 分析肺结核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并总结相应的防控策略。
        赵新宇通讯作者
        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结核病防治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
        【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并总结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选择2019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以便利抽样法分组,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预防控制治疗。组间对比康复效果,并分析慢性传染源特点。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0%),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肺结核慢性传染源的特点为:传播范围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等。结论:肺结核慢性传染源传播范围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临床需给予积极的预防控制治疗,以减轻肺结核的危害。
        【关键词】肺结核;慢性传染源;特点;防控策略;应用价值
        肺结核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是由结核分歧杆菌所引起的结核类疾病。在结核病中,肺结核是最为常见的,此病会使患者出现咳嗽、咯血、低热、盗汗、身体乏力、胸痛、消瘦等症状表现,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1]。临床需要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以降低肺结核带来的危害,而要有效防控肺结核,则需要控制传染源,若要控制传染源,则要先明确传染源的特点。本文选择2019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试分析肺结核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并总结相应的防控策略。
1 方法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以便利抽样法分组,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2岁~74岁,平均(48.68±13.34)岁;病程8个月~4年,平均(2.89±0.75)年。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3岁~73岁,平均(48.62±13.38)岁;病程9个月~4年,平均(2.83±0.79)年。将平均年龄、男女分布、病程时间纳入对比,P>0.05,两组之间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抗痨方案为3HRZE/9HR:(1)利福平:口服,1日1次,每次450mg;(2)异烟肼:口服,1日1次,每次300mg;(3)乙胺丁醇:口服,1日1次,每次750mg;(4)吡嗪酰胺:口服,1日3次,每次500mg。疗程均为12个月。
        研究组除了按照对照组的方案进行抗痨治疗,另采取预防控制治疗:(1)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身状况的变化,定期接受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肺结核,及时就诊接受治疗;(2)接种疫苗,加强对结核分歧杆菌的防御能力;(3)加强体育锻炼,经常散步、慢跑,以提高身体素质;(4)积极接受健康宣教,了解肺结核的病因、表现、传播方式、治疗护理方案等,提高对肺结核的预防水平。
1.3 观察指标
        分析慢性传染源特点,并组间对比康复效果。康复效果可以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判断标准为:(1)显效:经过治疗患者肺结核的相关症状指征全部消失,痰涂片呈阴性;(2)有效:经过治疗患者肺结核的相关症状指征有明显改善;(3)无效:经过治疗患者肺结核的相关症状指征无改善,且痰涂片呈阳性。※有效、显效患者例数之和在总患者例数中所占百分比即为总有效率。
1.4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资料的处理均使用软件SPSS(19.0版),数据类型为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n(%),检验分别使用卡方值(χ2)。若P值在统计学计算后为<0.05,则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0%),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见下表。

3 讨论
        对于肺结核,防控和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慢性传染源,而防控和治疗措施是否有效,则取决于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这意味着制定措施前必须要明确慢性传染源的特点[2-4]。本文对此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肺结核慢性传染源的特点主要有传播范围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等。其中,传染性强是指结核分歧杆菌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患者无论是咳嗽和打喷嚏,还是说话,携带有结核分歧杆菌的飞沫都会播散在空气中,健康者吸入结核分歧杆菌后非常容易被感染,对于这种情况,只能通过戴口罩、禁止随地吐痰、减少公共场所出行等方法进行防控;传播速度快是指老年人、儿童以及营养不良人群的免疫力较差,接触结核分歧杆菌后很难有效抵御,会在短时间内感染,对于这种情况,应鼓励老年人、儿童以及营养不良人群积极锻炼,补充营养,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对肺结核的抵抗能力;传播范围广是指结核分歧杆菌感染人体后有一定的潜伏期,此时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但可“排毒”,此时很难有效防控,患者进入人员密集场所后会污染空气,导致肺结核大范围传播。本文中对照组采取的抗痨治疗是临床治疗肺结核的常规方法,其主要是在患者患上肺结核后进行治疗,被动性过于明显;而研究组采取的防控措施却可以针对慢性传染源的三大特点进行主动的预防,其可以大大减轻肺结核带来的危害。结果中研究组疗效(90%)高于对照组(60%),正可以证明这一论点。
结语:
        肺结核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包括传播范围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应针对这三大特点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控制,以降低肺结核的发病率,减轻其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彭黎明,赖燕芬,李佩珠.肺结核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及防控策略[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2):131-132.
[2]李传明.肺结核的慢性传染源特点以及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1):230+234.
[3]赵婷,孙长峰,肖科, 等.肺结核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0,20(3):249-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