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波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 40005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抽取在本院就诊治疗120例带状疱疹患者展开研究,基于患者是否遗留神经痛将患者分为神经痛组(患者20例)、非神经痛组(患者100例),对比两组的各项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发病部位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皮疹面积、前驱症状、初始治疗时间、急性期疼痛程度、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基础性疾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初始治疗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急性期疼痛程度以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属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中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在患者就诊后积极采用有效方案规避这些危险因素,降低患者的神经痛病发率。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年龄;皮疹面积;前驱症状;糖皮质激素
带状疱疹属于常见皮肤病,患者多有低热、疼痛等症状发生,并且还有簇拥性水泡出现[1]。但疾病治疗期间有教高几率发生神经痛这一后遗症,尤其是老年患者。再者,神经痛发生后,病程比较漫长,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所以,临床需积极明确神经痛的并发原因,积极提升对相关影响因素的重视,积极采用有效措施规避危险因素,提升疾病整体治疗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抽取在本院就诊治疗120例带状疱疹患者展开研究,基于患者是否遗留神经痛将患者分为神经痛组(患者20例)、非神经痛组(患者100例)。120例患者中有男69例,有女51例;年龄18-81岁,平均(49.71±10.38)岁。入选标准:患者均满足带状疱疹诊断标准[3-4];患者发病-就诊时间在2周以内;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恶性肿瘤、周围神经损伤或是中枢神经损伤患者。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治疗后,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既往病史、皮疹部位、诊断结果、用药方法、用药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等,并进行资料汇总与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的发病部位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皮疹面积、前驱症状、初始治疗时间、急性期疼痛程度、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基础性疾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一。
.jpg)
.jpg)
3·讨论
临床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展开了大量研究,有调查结果显示,其中90%的患者在50岁以上,认为神经痛存在和患者年龄存在直接关系。本研究赞成这一观点,但本研究的年龄分界线是60岁,神经痛组患者的60岁以上患者高达50%,远远低于非神经痛患者的50%。这与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力持续下降,无法有效修复病毒对神经造成的损伤存在直接关系。初次治疗时间也是促使神经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研究[5]指出,仅有30%以上患者会在发病48h内就诊,多数患48h后就诊,病情已经延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毒已经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了一定伤害,所以患者并发神经痛的几率比较高。有研究指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促使病毒威力加大,加重患者神经系统的损伤,继而增加患者的神经痛并发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原因是病毒直接损伤人体神经节,继而导致患者有感觉神经纤维化等多种病理变化发生。而患者的急性期疼痛症状属于神经节受损主要表现,患者的神经节损伤越严重,疼痛感越强烈,并发神经痛几率越高。
由上可知,明确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危险因素,积极应对这些危险因素,可降低神经痛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星,张保朝,赵伟,等. 急性期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在预测发生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能[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0,19(5):415-418.
[2] 李玉秋,王琛,韦兰,等. 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分析[J]. 河北医药,2020,42(6):805-809.
[3] 张晖.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4):221,225.
[4] 张志彬,李思思,段训新,等. 血清炎症标志物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性研究[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8):470-472.
[5] 郭玉娜,倪家骧,武百山,等. 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因素分析[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4(3):346-34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