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与评估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陈蓉
[导读] 探讨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儿中采用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陈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儿中采用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过程中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选取人数80例,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在此期间设立参照组和研究组两个小组,将患儿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以40例每组的方法将患者均分至两组,同时为了凸显出本研究中护理方法的效果,对不同分组的患儿应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以此完成对照研究,选择常规护理应用到参照组中,在参照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应用安全护理模式。对患儿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记录两组患儿是发生并发症,同时记录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是否满意。结果:对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后得知,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后进行比较{参照组37.5%(15/40)比研究组5%(2/40)},前者的数据优于后者,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研究组中有39例患儿家属满意,参照组中有34例患儿家属满意,数据比较,后者有明显劣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采用安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促进护理效果的提高,可在今后护理中扩宽推广和应用范围。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安全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引言:本研究为了提高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的护理效果,提出安全护理模式的应用,其中选取的部分患儿接受该方法护理,另外一部分则接受常规护理,以此完成对比分析,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作为本次研究中的主要对象,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完成80例选取。其间将所有患儿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命名小组中,即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患儿的年龄最大值为11岁,最小值为3岁,平均值为7.3周,以上资料具有可比意义。
1.2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参照组患儿的护理。研究组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安全护理模式,具体实施措施如下:(1)安全评估。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并掌握其营养状况[1]。护理人员结合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在喉镜辅助下进行插管时,需要观察患儿的动态,如果有排斥现象,就需要选择咪达唑仑进行静脉注射,只有进行插管[2]。(3)护理人员对鼻饲管的固定情况进行观察,保证其固定良好,在固定时采用胃管贴完成,避免管道脱落的情况发生。[3](4)在对患儿进行营养液泵注时,需要提前将5%葡萄糖生理盐水(50ml至100ml)注入肠道,提高患儿肠道的适应能力,护理人员合理地控制泵入速度,结合患儿耐受控制。同时还要控制好营养液的温度,以37℃左右为宜,不得超过40℃,注射速度先慢之后逐渐加快,注射量由少至多,确保注射液无残渣,以免造成管道堵塞[4]。(5)护理人员调高患儿头部,以30°至45°为主,以免出现误吸现象,护理人员还要对泵入速度和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以免发生意外。
1.3 观察指标
        (1)向研究对象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指导家属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采用(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满意度的方法获取结果后进行比较。(2)非计划性拔管、误吸、堵管、胃肠并发症等是护理中常见的不良事件,记录发生例数后,采用该数据除以总人数计算发生率后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患儿的平均年龄等资料属于研究过程中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的统计范围是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度,以计算机软件SPSS 22.0作为相关资料的分析工具,计量资料统计后,采用(x±s)的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统计后采用百分比(%)的检验方法;检验数据时有较大的差异说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二胎政策已全面开放,同时也颁布了许多惠民生育政策,在此背景下,我国生育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与此同时,重症疾病患儿的数量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此类患儿通常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在此期间患儿需要接受机械通气及鼻饲治疗,然而患儿年龄尚小,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尚未完全,在接受机械通气和鼻饲时,系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会增加,这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对患儿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5]。因此,临床中应该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护理。本研究采用安全护理模式进行研究组护理,研究报道指出本组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的护理,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不够理想,而使用安全护理模式后,效果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志宏.安全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系统医学,2021,6(03):162-164+177.
[2]张霞.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2):164-165.
[3]王静静.安全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2):125+127.
[4]黄月娇.安全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5):128-129.
[5]林凌洁. 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A].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编辑部、武汉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编辑部、武汉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编辑部,20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