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通
陕西省人民医院 710000
摘要:目的分析产房助产士面对产后出血情况的应急能力,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2018年2月-2020年3月收治孕妇9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助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产后2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通过产房助产士应急护理能够优化分娩结局,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促进产妇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产房;助产士;护理;应急
1导言
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晚婚晚育的人数逐渐增加,高龄产妇的数量不断增加,对于高龄产妇的分娩问题愈加重视。如果产妇分娩过程不顺利,将会影响孕妇与胎儿的生命与健康。所以,分析影响产妇分娩质量的因素和提升途径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2资料与方法
2.1资料
2018年2月-2020年3月收治孕妇9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6例。对照组孕妇年龄20~38岁,平均(27.0±3.7)岁。试验组孕妇年龄21~37岁,平均(26.9±3.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纳入标准
(1)确诊为已达到预产期的孕妇;(2)满足阴道分娩的条件;(3)孕妇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等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产妇。
2.3方法
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产妇分娩前需要给予培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护理人员每日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按照产妇表现出来的妊娠反应和生理情况实施护理。产妇进入产房镇痛后,助产士对产妇进行麻醉护理,分娩指导、产程观察、接产与产后指导等。⑵试验组应用助产护理模式:(1)孕妇在妊娠期选择助产士为其接生,助产士与孕妇间可以构建彼此信任关系,到婴儿顺利分娩为止[2]。在此过程中助产士要积极和孕妇沟通、交流,掌握产妇相关资料。助产士可以利用课堂形式,向产妇普及相关知识,内容包含分娩时如果降低疼痛感,产后如何做好新生婴儿的护理工作等。(2)助产士要主动、及时掌握孕妇心理及生理波动,有效预防产妇妊娠孕期可能出现的产前抑郁症状及生理问题,尤其要注意加强对初产妇的护理工作,给其更多关心。在整个护理进程中,助产士要对孕妇给予足够的关怀,使孕妇可以感到温暖,有效规避产妇对分娩疼痛感所表现出的恐惧心理,构建产妇对护理的信任度,消除孕妇过分依赖家属的心理。(3)助产士需要在孕妇进入第一产程后叮嘱其预留足够的精力,同时要多进食,储存更多体力,可以通过分散孕妇的注意力,减轻孕妇的产前镇痛,并及时告知患者宫缩的间歇,使得产妇可以有足够的时间休息。(4)助产士需要在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后,及时告知产妇腹压的正确方法,消除产妇内心焦虑感。在第三产程时,要关注孕妇心理波动,防止因为生产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最终引发孕妇的焦虑情绪,为产妇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关注产妇子宫的情况,及时处理阴道流血或异常收缩。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h出血量、产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总产程包含从宫缩到宫口全开的第一产程,宫口全开到胎儿娩出的第二产程及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的第三产程。焦虑评分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评分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通过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产妇进行评估,总分100分,85~100分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一般满意、0~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助产士护理措施
评估分娩风险,护理人员需要对于产妇的分娩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随后根据评估结果选择相应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干预和指导,高年资的助产士需要针对评分较高的产妇给予分娩助产,低年资的助产士则需要对于评分比较低的产妇给予分娩助产;产前护理,对于大部分高龄产妇而言,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并且介绍有关医院以及产房的环境等,帮助患者减轻不良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产时护理,分娩过程中,需要派遣经历丰富的助产士进行分娩助产,并且指导产妇的分娩行为,通过按摩子宫的方式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同时,根据产妇的宫缩反应进行风险评估,并且做好应急预案;产后护理,分娩后,及时告诉产妇分娩结果以及新生儿的情况,稳定产妇的心理状态,并对产妇进行产后的宣传和教育,具体包括:饮食指导、康复锻炼等,进而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对于出现产后抑郁以及产后出血的患者而言,则需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和负担,避免影响产妇的产后康复。
4讨论
产后出血属于妇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后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最主要并发症。诱发产后出血的因素相对较多,如凝血功能障碍、剖宫产后短期再次妊娠、多胎、胎儿体重过大、羊水过多等,为此助产士应在分娩前对孕妇进行准确评估,对产后出血高风险孕妇应重点标注,在分娩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其产程变化,以便及时控制产后出血。在产后出血发生时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出血原因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加强产妇宫缩频率,利用按摩的方式促进产道内血液外排,必要时可对流血创口进行缝合止血。另外还需安抚产妇情绪,避免其因急性症状造成情绪波动,进而导致内分泌失调、凝血功能进一步弱化等情况。
在传统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临床干预通常处任务管理与无目标的状态下,护理人员和产妇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随着社会与时代发展,人们在就医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治疗效果与质量的提升,通过强化医院产科的护理质量,不仅可以为广大产妇提供高质量与高水平的护理服务,还能够提升自然分娩概率。所以,本研究探究了助产护理对于产妇分娩质量的提升作用。助产护理干预需要助产士充分掌握产妇的分娩过程,对分娩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提升产妇护理的有效性。产妇入院以后,助产士就需要通过和产妇之间的沟通,通过自我介绍与健康教育,强化产妇对于病房周边环境的了解,使产妇可以充分感受医护人员的关怀,在此基础上,告知产妇新生儿的喂养方法,为产妇制定更加科学化的饮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产妇可以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耐心告知产妇分娩基本知识,增强产妇的信心,为产妇分娩成功率打下扎实基础。
临床上通过行优质护理模式,对于产妇的分娩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主动介绍有关分娩的过程以及注意的事项等,同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减轻不良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提高了产妇的安全感。分娩过程中,派遣经历丰富的助产士指导产妇的分娩行为,确保分娩顺利进行。分娩后,及时告知产妇新生儿出生后的情况,使得产妇能够感受到分娩的成就感,并对产妇进行产后的宣传和教育,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
结束语
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通过产房助产士应急护理能够优化分娩结局,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促进产妇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韦增利,刘雪峰,葛志会.优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产程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7):99-100.
[2]胡品佳,梁红丹,张蕊.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应急能力和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4):128,130.